时间:2021/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多数负责任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努力武装自己的头脑,希望能少走弯路,科学育儿。但是,有些家长却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得过且过,直到伤害发生,才追悔莫及……

  今天,都市君看到了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1岁的女孩得了性病,爸妈没有问题,家庭环境没有问题,致病原因竟然是因为我们常见的一种育儿陋习。

小女孩突然得了性病

  兮兮(化名)刚刚满一周岁,正在学走路,最近,妈妈在为她洗澡的时候发现她肛门周围长了两个米粒大小的肤色丘疹,因为没见她哭闹和搔抓,估计没什么不舒服,也就没在意。

  但渐渐地皮疹体积越来越大,数目越来越多,不安的父母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的诊断让他们震惊不已,孩子得的是尖锐湿疣——一种性病!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据接诊的医生介绍,幼儿得性病的情况很少见,但兮兮的症状很显著,稍做检查就得到了确诊。

  让医生和父母困惑的是,孩子的传染途径是什么?医生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孩子是否经受了性虐待?对于这一点兮兮的父母认为不存在可能,因为孩子一直都紧随身边。

  那么,难道是家长罹患了同样的疾病,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衣物同洗等间接传染给孩子?但经过医生对父母两人认真检查,也都没有此类疾病。

得病原因竟是因为穿了它!

  兮兮的父母说,因为现在天渐渐热了,爷爷奶奶怕孩子包着尿布闷出痱子来,就主张给兮兮穿开裆裤。医生分析,正是此举,让孩子在外出游玩或游泳的过程中从外界感染了尖锐湿疣的病毒。

  “让婴孩穿着开裆裤到处走,是一种很不卫生的行为。”医生表示,像尖锐湿疣这样的病菌,人们常常以为只有通过性接触才会传播,实际上这些病菌可以散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如果孩子没有任何防护,完全可能通过直接的接触,例如坐的地方不干净、小手摸完公共设施又摸自己的方式,感染上性病。

育儿陋习有哪些?

  给孩子穿开裆裤

  和兮兮患上尖锐湿疣的原因一样,低龄宝宝没有自制力和卫生观念,喜欢到处攀爬,随地乱坐。如果穿着开裆裤,会增加宝宝感染的可能。其中,最常见的是泌尿系统感染。

  除了感染的风险,专家还特别提醒,秋冬季节,如果让宝宝穿开裆裤,宝宝由于臀部及小腹部长时间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凉、感冒及腹泻。

  用酒逗弄孩子喝

  大人们用筷子给孩子蘸酒喝,或者起哄让孩子喝酒为乐,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而近来一则给孩子喂酒导致痴呆的消息,着实刺伤了很多妈妈的心。原本聪明活泼的孩子,因酒精中毒而导致脑损伤,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希望家长们以此为鉴。

  把食物嚼烂喂孩子

  很多老一辈的喂养方法就是自己把食物嚼烂,或者用手把食物撕烂之后再喂孩子,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但是,就算是一双洗干净的手和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都有看不见的细菌和传染疾病,而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弱,这会给宝宝带来患病的危险。

  多穿点衣服不感冒

  宝宝穿的过多不利于形成耐受力,一旦气温强烈变化就容易生病。此外,还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平时应该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

  勤洗澡损伤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防御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所以,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值得注意的是:水温一定要合适,洗澡前不要喝奶,动作轻柔一些,不要超过10分钟。

  多抱对孩子不好

  躺着的宝宝只能看到很少的事物,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刺激,也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多抱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在抱小婴儿的时候,建议妈妈们采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腰部的方式,这样的抱法会让宝宝感到舒适。

  不捆扎“蜡烛包”,就得罗圈腿

  不少老人都喜欢把孩子捆扎成“蜡烛包”,认为这样能防止孩子受凉和“罗圈腿”的发生。其实,这样做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捆扎“蜡烛包”限制了婴儿的全身活动,不利于智力的发育。

  让宝宝高兴,就摇宝宝

  一些父母喜欢将孩子抱在手里不停地摇晃,或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摇晃,甚至将孩子抛向空中逗孩子玩,这些做法非常不可取。过度的摇晃会伤及孩子的大脑,而且刚吃奶的孩子被摇晃可能会吐奶,甚至有呛入气管的危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