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在泥土砌成的灶屋里, 听着烧柴声、炒菜声,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 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 坐在灶门前给妈妈添柴烧火, 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 伺机还偷上几口嘴。 似乎在现在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只是那入口醇香的味道 久久难以让人忘怀...... 灶屋四壁被烟熏得黑漆漆 灶屋墙上挂着腊肉 柴有干的松树枝、树干等等, 抓一把塞进去,噼里啪啦地就燃开了, 大自然的美味也弥漫开来。 灶前闪烁着的火苗,舔着锅底, 也映着妈妈、姥娘(外婆)慈祥的脸庞。 火烧得旺的时候,在灶口窜动着, 扑向早已被熏得幽黑的墙面。 烟熏火燎的灶屋,系着围裙的妈妈, 大铁锅熬着一锅稀饭,这才是家最温暖的味道。 这个季节 柴火灶烧红薯 记忆中的柴和总是跟红薯联系在一起, 放几个红薯,等飘出饭香的时候, 红薯还在接受着火的熏烤,酝酿美味。 等红薯出灶的时候, 满满一层灰也抵挡不住它的诱人飘香, 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掰开就吃, 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情怀, 柴火灶保存下来的记忆,总是回味悠长。 一方土灶台,烧柴火煮饭菜, 传达这暖心至深的饮食原味。 我们新县人称厨房为“灶屋”, 旧时是没有煤炉、煤气灶的, 都是用土灶烧柴来做饭。 一般人家的土灶有两个口, 一个是放大锅蒸饭煮水, 一个是放小锅炒菜等。 在灶头上面放油盐酱醋、瓶瓶罐罐等, 而位于灶口的正前方,是堆放柴的地方。 靠灶头前则放置着几件生火的用具: 火柴、火钳、火铲等。 烧火是件麻烦又讲究技巧的活儿, 点火、添柴、拨弄、吹气、疏通样样有学问, 过去土灶不通风,要想火不熄灭, 火势合适,就离不开这几件宝了。 弄饭时,一个人既要在锅里炒菜,又要给灶添柴,总有衔接不好的时候。 如果柴接不上火,明火自然会熄灭。要想火重新燃起来,得在添加柴火后引火;还有,有时只需要用小火,有时又需要大火。 火铲:主要是用来陶灰,如果灶膛锅洞里积了灰,火力就不猛,就得用火铲掏灰,可以用火铲伸入灶膛锅洞里掏,也可以从灶膛锅洞底下的灶坑里伸上去掏捅。 弹指一挥间,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也电气化了,煤气灶、电磁炉毫不客气地把土灶挤出了人们的生活。被更科学化的重新设计后的灶屋,头顶、墙上挂着腊肉没有了,有了烟囱不再黑漆漆,慢慢的不再是以前记忆里的样子。 老乡们,你还记得吗? 来源:光山微生活 更多精选↓↓↓ 新县入选国家试点,农村身价暴涨 拾金不昧弘扬社会风气一身正气树立道德榜样 年新县最新汽车时刻表 年新县最新公交车信息表 投稿、爆料请发送至 邮箱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