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曹琴,新建人,十六岁嫁张勋,张勋入伍多年在外,她仍住新建。新建县有名镇吴城,吴城也是新建县的辉煌。那年,张勋探亲回家便带着结发妻子逛吴城,街上轰动,说来了京官,人们都挤挤挨挨围观。(据说张勋有十个小妾,却只有一个夫人曹琴,曾为张勋守贫10年,被光绪帝皇后隆裕封为一品夫人。据说张勋“事之若母,家庭事无大小,俱一一问过曹夫人)

后河街有正泰钱庄,钱庄老板姓许,大号许世瑗,吴城商会会长。他父亲自然就有身份了,没去赶这样的闹热,还衣帽齐楚的立在大门前,不屑一顾的说,“看他干么,不就是我们许家一个扇炉子的奴才吗,偷了许大人的片子才有今天的出息”。许老爷子对这京官鄙视而大放眨词。

张勋:奉新县赤田村人士,家贫,父母双亡十一岁沦为孤儿,靠摸鱼捞蝦度日,十五岁得贵人带来南昌许振祎翰林府为童仆(两者为奉新老乡)。说他是许家扇炉子的奴才未尝不可,仆人嘛,总得早起为主人服务。许大翰林后来不要张勋扇炉子了,差遣他每天跟班儿子读书,即伴读。

张勋在许家为奴十年,前途渺茫,至二十五岁才谈婚,那是得人懊怜:许家一洗衣婆见他孤苦无亲,少有人疼,已中年了还无力娶媳成家,同在许家为仆多年,知他聪明达理,人也标致,称得上德貌双全,遂将孙女曹琴许配予他,那年26岁。

第二年又得许翰林怜惜:既成家,便助他立业,在南昌府谋得一旗牌兵差事。再三四年,张勋脑洞大开,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于是离家从戎。至于钱庄许老板所贬偷名片一事难予考記……许大人也不傻,纵是偷了又何妨,日后张勋造化,断然不敢说“偷”,做个顺水人情,说是他举荐,得了脸面,还无上荣光。

许振祎名声很大,当时江西两大才子陈宝箴和许振祎同为曾国璠的高级慕僚。试想,清末时期湘军、淮军是国家的砥柱中流,张勋在事业上起步晚,但“好饭不怕晚”呀,他手持许大人的名片投奔湘军,无疑是加盟了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一路便仕途畅通。

钱庄的许老板对张勋的蔑视似乎早了点,那年不过是个千总职位,谁知这扇炉子的奴才鸿运亨达,一不小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与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而仓皇西逃不同,一九零一年慈禧回銮张扬得像英雄凱旋一般,官员们大献殷勤。各路人马纷纷西奔赶来勤王护驾。那年代通讯艰难,更没有手机联系,这西太后走哪条路呢?——连最亲近的“八旗”跑断了脚也不见老佛爷的踪迹。

运气来了势不可挡,那么多能臣名将接不到西太后,却天降洪福于张勋,这小小的千总一见到西大后,百米外就跪步而行,继而拜倒马前,一路勤王护驾进京。张勋护驾有功,人也忠朴,办事认真,且相貌不俗、浓眉炯目,十分英武,深得慈禧赏爱,从此便成为心腹重臣。

张勋情重义深,家乡观念极强,凡奉新人找上门,不论官富庶民,那怕是不速之客,只要听到奉新口音便热情接待,管吃管住,可谓“乡亲利益无小事”。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举世闻名的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等都曾得到过他的资助。

其行事风格与李烈钧完全相反,大事反倒糊涂,辛亥革命之后“共和”已深入人心,他却在一九一七年复辟皇朝,为溥仪重新称帝十二天,留下了人生最后的耻辱。

张勋“愚忠”,至死不剪辫以报皇恩,人们由此称其“辫帅”,他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冷兵器时期的大元帅。

退出政治舞台张勋专心实业,开办当铺、钱庄、金店、工厂、电影公司等,坐拥巨大资产。海内外“万寿宫”一千四百多座,张勋独资建造一百多座,吴城的万寿宫、奉新会馆也常接受到他的捐资。又耗巨资在奉新县兴建“张勋庄园”,工程浩大,设计精巧,如今是热门旅游景点。

张勋年病逝,当时轰动了整个中国,无论朋友还是政敌,纷纷沉痛悼念。灵柩运回江西时百姓沸腾了,数万人自发组织为张勋送葬,队伍达十几里长,很多百姓念其好处竟哭得昏天暗地,撕心裂肺。

据说中国几千年封建,如此得百姓敬重的官吏唯张大帅独一。人们清楚,张勋无论是人品、气节都有很多亮点。

有人评价:国无论君民,唯以忠心为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

又评:勋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

当然,若你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评判那就成笑话了。

====

本文作者:莽子,老吴城人。国企下岗职工,由于工作关系,五湖四海及境外都留有足迹,现退休赋闲在家。编者保留了作者莽子的大部分文字,以确保原汁原味。当然也增添了几处用深蓝色标注的编者按。

如果您想品古镇吴城小吃特色,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