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诗歌不是小说,无法用大量的情节和场景进行铺垫,形成很多线索与疑团,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不过优秀的诗人却可以在极其短小的篇章中,通过一些巧妙的构思和精妙的技法,渲染出一种气氛,让人身临其境的同时,又不断地感受着诗人们的各种情感。 很多诗人都非常善于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比如李商隐的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还有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等等,都令人回味不尽。下面分享杨万里的两首七绝,比喻精妙,技法高超,值得细细品味。 晚过黄洲铺 仆夫已倦路犹赊,脚底殊劳眼底佳。 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 谈起杨万里,大家立刻就会想起他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优秀作品,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精准的语言,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还启迪深刻。 诚斋先生一生创作了一万多首诗歌,可谓笔耕不辍。虽然文学创作劳心劳力,先生却乐在其中,也为后世贡献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作者前半生一直奔波不停,他在43岁时曾担任江西隆兴府奉新知县,这首诗就写于作者赴任的途中。 时值初春,乍暖还寒,先生与仆从一路跋山涉水,行程极其艰辛。“仆夫已倦路犹赊”,首句从仆从的角度,描述了羁旅途中的不易,走了很多路,大家已经觉得非常疲倦,可是前路依然显得如此漫长。 “脚底殊劳眼底佳”,次句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描写。一个“殊”字,表达出此次行程比以前的经历更加特殊,先生也感觉更加劳累。可是紧接着作者又用一个“佳”字,体现出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先生不仅没有抱怨,而且还赞美沿途风景之美妙,以至于快要忘记身体的疲劳。 后两句耐人寻味,作者首先运用了两个比喻。绿锦,很容易理解,作者将一片翠绿的叶片比作绿色的织锦。而“半团雪”三字,就需要结合尾句里的“桐花”来理解,作者将雪白的花儿比作白雪,既符合早春的时节特点,又极其形象,可谓生动贴切。 同时,诚斋先生巧妙地在前文中用“眼底佳”三字,勾起一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遐思,让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诗人到底看见了什么秀丽风景,到底是壮美河山,还是人文景观。所以当诗人吟出“千枫拥出一桐花”之后,立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个“拥”字,既是拟人手法,又有一种众星捧月之感,实在是描写精妙,值得称赞。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我来官下未多时,梅已黄深李绿肥。 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担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时,诗人在公务之余也不忘诗歌创作。作者在闲暇时间兴致勃勃地观察自然,描写景物,反映了诚斋先生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大意是:作者说自己来到奉新县时日不多,梅子已经变黄,李子更是在一片翠绿色中显得果实累累。 此时忽然刮起一阵南风,吹来了一片片紫色雪花,诗人仔细辨别,这才发现是屋角上的楝花漫天飞舞。 作者首先介绍了时节和地点,浅夏时节,诗人独自在县城的花圃中赏景。“梅已黄深李绿肥”,既描绘了花圃中的一些常见植物,又表明春意盎然,万物生机,不可能出现大雪纷飞的天气。 第三句陡然一转,“只怪南风吹紫雪”。南风,即和煦的春风,而“紫雪”又是从何而来,所以诗人便感觉非常奇怪。最后一句终于破案,也解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原来是紫色楝花在风中飘飞,形如雪花。全诗文字质朴,情景交融,更充满了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