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宜春市奉新县罗市镇,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名叫“兰田村”。兰田村有位养猪大户——徐家根。他,今年28岁,作为一位退役军人,他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他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与父亲一起办起了养猪场、养牛场,创出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焕发出别样的人生光彩,成为兰田村致富的领头雁。怀揣梦想,赴深创业徐家根,年仅18岁的他就步入了军营,在部队锤炼了2年的他,积攒了军人特有的刚毅、敢闯、自信、担当的特殊品质。退役后,于年退役后,他凭着那股干劲,前往珠海,成为一名销售,正当他销售事业做得如火如荼之际,他选择了下海,从打工人的角色转化为老板角色,前往深圳,与朋友合伙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外贸公司,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研发技术以及对电子行业了解得不够深入,导致1年后,电子外贸公司便就此打住了。自强不息,返乡创业四年打工创业的经历以及军人特有的气质和本领为徐家根接下来的创业打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日,偶然的机会,徐家根在手机上看新闻,看到国家在号召青年人返乡创业致富,这让他想起了家中的老父亲。他想:北上广深虽然繁华,创业机会也很多,发展得也足够快了,年轻人往往都喜欢往北上广深涌,那么我何不另辟蹊径?何况家中年轻人口流失,田、山、地、房谁去看管?谁去负责呢?乡村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去投身,乡村建设的缺口也很大,我为何不做这一专业的人,同父亲去开设养猪场呢?于是,徐家根在了解到养猪需要的资金、规模、技术以及政策后,将自己成熟的想法告知了父母。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与肯定。首先是资金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徐家根拿出自家的几十万元存款,一方面向亲朋好友借贷,另一方面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利用政策解决了他资金困难的问题,投入了多万建设猪场。其次是场地问题,考虑到猪场极具污染性的产业,必须得远离农田、水源、居民区等地,同时也要考虑到猪瘟问题,于是,徐家根决定将猪场建在自家的山上。最后是技术问题,徐家根的父亲自徐家根出生以来,就有养猪,所以有30余年的养猪经验,徐家根的父亲成为了他的“专业顾问”,同时村干部牵线搭桥为他请来市县的养殖技术专家传授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后,于年,徐家根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现如今,由余头猪做到了余头猪的规模;由20头牛做到了50余头牛的规模;养殖场地面积达余亩地。年出3栏猪,年收入30余万。饮水思源,共同富裕“喝水不忘挖井人”,对于兰田村,徐家根有很深的感情,在他自己富裕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回报众乡亲,回报社会。兰田村有不少养猪散户和个别专业养殖户。乡亲们看到徐家根养猪发了家,猪也养得很肥硕,不约而同地上门找到徐家根,向他请教技术、销售、资金、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徐家根也非常热情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养殖经验,并带动了当地5、6户养殖户走向致富路。此外,当问到徐家根未来的打算时,徐家根阐述了下他的想法:一是养猪产业过于单一,想扩大第二产业养牛产业的规模,以规避风险;二是成立资质健全的公司,让更多村里的贫困户和养殖户一起加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创建粪便处理厂,这么多猪和牛的粪便一天高达2吨,要做到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保护环境,粪便处理厂可以将粪便处理成有机肥,一方面有利于节约果农和菜农的成本;另一方面工厂的成立也可以为我们村庄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回顾自己的创业史,徐家根深有感触地说,“创业是艰辛的,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以军人的毅力和勇气坚持下去,唯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致富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