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儿童用药市场大 却无厂商问津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28791.html

接着说张勋吧!

年9月11日,距复辟失败6年后,张勋在他的天津公馆病逝。他的葬礼惊动了社会各界,仅送来的挽联就达幅。如果用现在的一个词,张勋成了网红。那些社会显达名流、王朝遗老遗少、政界各方闻人,纷纷送来挽联。挽联内容之丰富,足可以写一本书。我们且放一边,只取两幅挽联一用。当时,正在北京大学任教务长,时年四十一岁的马寅初送了一幅挽联:

天不遗一老,

名目足千秋。

挽联很短,也算公论,但张勋到底留下何“名目”足以千秋呢?还是年便是民国陆军上将衔,曾出任过江西都督之职的江西军政界头面人物欧阳武送的挽联说得明白:

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

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无德不报”这四个字说得明白,如果不谈政治立场,细细想想,对照张勋一生行事做人,你会发现了一个尊遵守传统文化要求,“忠诚仗义”、“知恩图报”、“奖掖后学”、“造福桑梓”的张勋。

那么张勋庄园的建筑上,有什么这样的符号烙印在上面呢?当然有,而且很多,而且张勋庄园营建本来就有“奖掖后学”、“造福桑梓”的明显目的。

前文我们说过,张勋在营建庄园时,一个庄园里竟然设置了两所学校。一个是昆一公祠侧的“绍轩学校”,这是用于收储赤田张姓全族学子的学校,其地位从位置上就看得出,张勋以后学子弟能入校就读为首务。另一个就是官厅东侧的谦六书堂,这是用于收储张勋本支族亲的弟子的学校,可以说是内学。“奖掖后学”四字当之无愧。

至于“造福桑梓”,除了大家从传说野史中张勋为家乡受灾的人每人送大瓦房一座的故事之外。张勋庄园内的建设也极具“造福桑梓”的意思。光禄大夫第两边,原来是有建筑的,我以前见过,现在因为损毁,不见了。这种门厅两厢的建筑,称之为“陪屋”,一般是用于下人居住、或客人临时休憩。但张勋庄园只是门厅西侧的,才是这种功能,而东侧的屋子,叫通赈房。功能是什么呢?遇有赤田周边的乡亲家中贫穷紧张,可随时来这里借吃、借用。故谓“通赈”。设了这个通赈房,真的有人来吃怎么办?于是我们就理解了张勋庄园中有一个格局不很相称的建筑,叫“云蒸霞蔚”第。这个房子很大,算上后面倒塌的部份,基本上和谦六书堂一样大。这建筑是干什么的呢?是厨房。来了通赈房报上了名,你就可以到十几步路就能到“云蒸霞蔚”第去吃饭了。不收钱。

“云蒸霞蔚”第侧并排的一个建筑物现在倒得没有了,那是什么建筑物呢?是当铺。张勋在自己的庄园里竟然设立了一个当铺,当然不是为了赚钱。听老人们说,遇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随便拿点东西,就能到当铺里换上过饥荒所需的钱,用以度贫。待收成上来了,再到当铺里来还。

整个张勋庄园,附了官厅是用来自己住及接待来客的,其他的建筑,基本上都是考虑救赈乡亲,这样说来,张勋庄园竟是一个“造福桑梓”建筑的典范,因为从开始建设起,就已经把这功能全设计进来了。

现在看到了张勋庄园,只能说是留存“十之五六”了,因为,更多的与环境有关的建筑、牌坊倒掉了、损毁了。周边的环境已经乱了。而张勋当年曾大力资助的赤田张氏宗祠,也已荡然不见曾经的气势。现在只是在原址上把解放后的大礼堂简单重改了一下而已。这样一来,张勋庄园营建时所细心考虑的周边环境就无从展示了。

其实张勋庄园是很注意与周边环境融入的。这一方面是充分尊重当时村庄的历史肌理,与老村和谐共处。换一句话说,在中国的历史上,你在外面做了再大的官,回到村子中,你便只是宗族子孙一份子而已。一切得按宗族与村庄的规矩来办。这与现在一些人赚了点钱,回到村子中,不顾村庄规矩,起高楼,大显摆成了明显的对比。

你看,张勋庄园门口,原来是通往南昌府的大道,虽然这条路也是张勋出钱,用石板一直码到省会南昌的,但在村子中,路是怎样的,张勋庄园就怎么让开来。从光禄大夫第到“云蒸霞蔚”第、建威第角门,庄园的围墙依路而弯延。谨守规制。而东侧的张勋庄园围墙,也遵从村庄原来的道路,从村后的大樟树到门口的水塘处,斜斜让开。这让我测量平面图的时候,感觉张勋骨子里就有遵规守律传统。这么大的庄园,竟然没有四四方方,八字大开的摆霸气,而是斜斜扭扭的遵规矩。

还有一个小遗憾,就是张勋庄园遵守地理风水的环境融洽现状已经没法展现。庄园左侧是虬岭,是庄园的青龙之护,右边是白虎,依托了赤田村的水口的势,前面的朱雀,历史上是用水塘来营造,后面的玄武,则是用围合村庄的大樟树带来体现。因此,张勋官厅的开门取向,是略向东南,符巽位之势,而且也正是奉新南大门地理位势的历来说法。现在,虬岭因为采石,基本上没有了,前面的水塘,也早就填没了。这样,外人来这里,就很难看出,张勋庄园在气势上曾经的宏大。

幸好,官厅的正门石柱上还留着一幅对联:“北门当锁钥,南嶽会风云”。这是张勋庄园营建时对环境的选择,也正暗合了张勋一生的的经历。让张勋庄园与张勋的生活历程,如此巧妙的展现在一起。这是张勋庄园建筑的一种暗喻。

我每次经过这官厅大门,总浮现自己曾在月色下见过这幅对联的景象。在月色之下,石柱上面刻写了字迹银辉清泠,寂静而孤独。

这让我又想起了马寅初写的那幅联:

天不遗一老,名目足千秋。

是什么名目呢?什么千秋呢?也许从建筑上多多少少,我们能看到一点点吧……

朝山醉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