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人物 通过人物的活动史迹来展现一个地方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历代因循不替的史学传统。中国史学著名的“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便都是纪传体。古人云:“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反之,一方人物又富一方水土。人杰与地灵,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通过彰显历史人物来光耀乡邦,从来就不失为有识之举。从古进城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历代人物,数不胜数。本书仅用人物小传和人物简表两种形式来介绍,限于资料,遗珠之憾难免。 人物小传 名望,家本西昌,以父罗周翰功袭天雄节度使。梁开平四年(),杨师厚迫其附己,作而叹曰:“贤者守经,不善不入。哲士相时,先几而蹈。吾其偕隐矣!” 兄弟三人,兄和卿隐渭川,弟汉卿隐临川,巨卿隐冯川,因卜晋城梧桐山水之秀而家焉,筑室其侧,穷究圣贤性理之源,时行吟溪上,怡然自得,于富贵功名泊如也。 娶邹氏,生敬、轩、德三子,夫妇卒葬于进城乡北岭谷亩源,实系高安马岭、奉新罗坊罗氏之共祖。厥孙中庸、诚明二先生以理学名南唐,其渊源家学,盖有自云。 罗靖,字仁节,罗简,字仁俭,南唐时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人。兄弟二人饱学儒家经典,性情恬淡,志行高洁,不慕荣利,不愿为官,在朝国相、郡守知其名气,争相招致,均被拒绝。 平生读书著文外,爱交天下名流,与文学家徐铉交往甚密,互相引以为知己。为避世隐居,遂于梧桐山下、冯水北岸,创书院一所,因山多梧桐,故名之曰“梧桐书院”。 徐铉 此后二人伯仲相师,以圣贤性理之学教授生徒,从游者担簦蹑屩,争师事之。著书十四卷,辨王霸仁义之说,号《宗孟集》,首次刊印由校书郎高安沈彬作序,由新建门人邓景彥刻于秀溪书院。 门人夏县李宰、杨骥筑石室庐居,私谥仁节为“中庸先生”,仁简为“诚明先生”。时因二先生名著当地,即以其姓名其地为“罗坊”。二先生以布衣终,卒葬罗坊龙泉山。宋淳熙间,新余进士谢谔任奉新县令,书中庸、诚明二先生墓道及梧桐书院匾而揭之。 庆元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宋宁宗《敕修中庸诚明二先生祠敕命》云:“敕隆兴府奉新县晋城罗仁节、仁俭,当唐季崩离之时,独宗孟氏,教授乡闾,从学数百,为江南西路理学之宗。族孙仲素,克承宗派,继往开来,谅此贤达,赏不尔遗。 宋宁宗 该司即与立祠,并封其墓,祗承于懋渥,可依前件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一日,罗氏后裔罗伯虎所建二先生祠堂竣工,高安进士涂应楠作《中庸诚明二先生祠堂记》。 元至正辛巳()二月十五日,著名学者虞君集在《梧桐书院记》中称“有孔孟之为师,有中庸、诚明二先生之为祖”,将其与孔孟并称,无愧“江南西路理学之宗”。 讳友源,字文支,号梧冈,仁俭长子,进城乡罗坊人。幼承父教,克继家学,旁搜远绍,渊源有自。长以弘扬理学为务,“凡四方来宗者,先请证于公而后就正焉”,被南宋进士阴应梦誉为“理学之渊源,道统之衣钵”。 南宋庆元五年(),罗靖、罗俭兄弟被敕封为“江南西路理学之宗”,并敕建祠,封墓,崇祀乡贤祠,罗文支亦被补荫先贤弟子员。一生主讲于梧桐书院,以布衣终,殁葬郭头山。 字良叔,号仁庵,彭师禹幼子,奉化乡(今上富镇)晋坪人。生于绍定庚寅年(),以平湖南洞苗功,进毅勇副尉。初娶姚氏,续娶胡氏,生木应;侧室何氏生金应。南宋咸淳年间,彭显忠率二子自奉化乡晋坪徙居进城乡(今罗市镇)冶城,是为冶城彭氏始迁祖。 字谦甫,号竹埜,进城乡人。母费氏,梦麒麟而孕,故名应梦。淳祐十年(),登方逢辰榜进士第,因贾似道擅政,时事日非,终生不仕。家数百口,五世同居。生子六人:幼迈、幼选、幼达、幼迪、幼适、幼遇。入元后更号倦翁,筑聚德楼,殚心著述,三十年足不履地,称“前进士”以终。 字吉甫,号存翁,生于吉安庐陵延康里之秀川。性敏而气雄,谋深而才洽。宋德祐元年(),元兵陷吉安,宋恭帝下诏召诸路勤王,时文天祥提刑江西知赣州,使方舆召吉、赣共起义,是时诸豪杰皆响应。 宋恭帝 时族兄可权为雩都簿,遣使以书召之,应申曰:“吾祖得吾父一人,父殁存吾一人,使应之而克,固忠于公;倘不克,不惟老母失养,如宗祧何? 且吾非吉人,新吴晋城,吾故乡也,时恒系念,今值此扰攘,吾其归矣!”是岁母殁,乃携妻子与从弟应炎同归,炎寓分宁,申还晋城故里,乃依旧业而垦辟,因故址而葺修焉,系罗坊罗氏支祖。 (-),字时夫,阴应梦六子,进城乡阴村人。八岁时,登德祐元年()九经童科,宋亡不仕。著《韵府群玉》二十卷,以事系韵,以韵摘事,经史子集,搜猎靡遗,垂三十载而成。其兄幼达(字中夫)为之随字注释,以备观览。(见《宋史·宏简录》) 韵府群玉 大德十一年(7),其父为《韵府群玉》作序,未待付梓而卒。延祐(-)初,《韵府群玉》锓梓,盛行于世。《韵府群玉》是一部研究音韵的权威著作,明代陈文烛评论该书时云:“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林之珍品。”乾隆年间,该书收入《四库全书》。 字韫章,号秋屏,进城乡人。由供事以实录馆议叙府经历,分发安徽,历署休宁、桐城县丞,补安庆府经历,兼署府照磨,署祁门、铜陵、凤台、巢县知县,复署理凤台县。任内获盗,升安徽灵璧县知县。所至有声,以亲老请终养归,年五十九卒于家。 字用光,应梦孙,进城乡阴村人。元季为临汝书院山长,聚徒数百人,讲心性之学,学者翕然宗之。明永乐中所纂《四书大全》,多援其语。 四书大全 字彦闻,进城乡阴村人。洪武三年()(《选举表》载洪武四年),以经明行修举奉新训导。据《阴氏十二修族谱》载,阴镗于明初率家徙法城乡(今会埠镇)吟溪,创吟溪书院,书院“左拥越王岭,右泊浮云宫”,明弘治年间,“与华林、梧桐书院鼎立为三”。 明代黄载有《吟溪书院》诗咏此云:“吟溪溪上起书楼,最爱高人隐趣幽。勤学尝开群玉府,乐吟不典万金裘。物华秋色芙蓉水,诗思春风杜若洲。勿谓考槃终弗告,少微先动帝王州。”该书院与梧桐书院和华林书院齐名,可见当时影响之大。 字普荣,号朴隐,进城乡罗坊人。志趣不群,高迈雄伟,新吴豪右多重之,明洪武初曾捐修罗坊五王祠前石街一条。南昌风潭万虞恺《朴隐公传》云:罗坊“时未有镇,明时命下邑宰王彥博(按:王溥,字彥博、文博)立之,乡评推翁厚德,请至县赐宴,委以修建任,翁慨然膺之。门庑、厅堂、鼓楼、廊房,不劳而成,翼郁可观,屹乎一巨镇矣。巡司王良玉申县,旌以义匾,故名罗坊镇者,因志翁之功也。” 字伯几,号乐隐,进城乡人。洪武(-)间以经明行修举本县训导。有《九仙温泉》诗传世:“冯水温泉在何许,九仙山远县西偏。穷源洗药出烟雾,夹岸种桃成洞天。谁曾射日落水底?人想沸潭通石边。亭柳垂垂谢攀折,理乱不比骊山前。” 字名星,号梅溪,罗彥详次子,进城乡罗坊人。王希烈《重修碑亭文》载:“正统五年,府县大歉,有司发仓库,出俸米,赈其饥,日益不给。罗公性曦以义输谷一千石助之,人多全活。巡按御史薛嘉其绩,请于朝,敕赐立碑门首,以旌其义。” 字名昊,号桂庭,罗彥详三子,进城乡罗坊人。黎继芳《重修牌坊记》载:“景泰四年,府县饥民之求济者,自邑达里,有司赈之,仓库皆虚,继以官俸,不足。 时罗公性晖,素行好义,乃出谷一千一百一十五石,以助全活甚众。县尹刘公让申详江西都察院御史韩,具其事以闻朝廷。”明代宗景泰四年()十月十七日颁诏云:“敕江西南昌府奉新县民罗性晖,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谷一千一百一十五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旌为义民,尔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 号雪庵,进城乡罗坊人。以葩经补邑廪生,沐恩选贡。天顺四年()入太学,国子先生品其才可入政,遂登之铨曹,铨曹可其学,因授浙江兰溪县丞。 时姻友寓京师者方仰有为,以受凭贺,启瞻持凭曰:“非吾愿也,母老在堂,年已八十,则吾报亲之日少,而圣朝御极,奉命理四方者比比然,则天下报君者多矣。吾其归欤!” 翌日陈情于该部,天卿收其凭而许之,且谓其辞官为高志,养母为笃孝,令承德郎、刑部主事、闵县余志撰《赠奉新罗雪庵翁致值班归养序》以贻之。 号素兰,明进城乡罗坊人。生活俭朴,但仗义疏财。黄卷《素兰、松轩合传》云:公“出粟助赈,有贞惠文子之风焉。至长滩桥颓窘阴雨者,有号伯之患之。 公独捐赀创之,鸠工告成,并施看守桥梁庵场一所。真可愧乘舆之惠而为百年之利济者,卒未闻其邀旌勒石,盖亦兰生幽谷之义耳。他如隆孝弟,崇礼让,敦诗书,启佑后之人,以有基无坏者,兰桂之所以森荣也。”明弘治乙丑年(5)卒。 (-),号隐乐,义士性曦五世孙,进城乡罗坊人。赋性恬退,气节凌霄,崇礼让,通经史。嘉靖庚子(),岁歉,民不聊生,罗先春出谷二百石以济,邑令胡公億给冠带匾额以褒嘉之,罗先春曰:“此吾素愿为者也,乌用奖为?”固辞不受。 嘉靖乙巳()复饥,乡野饿莩盈途,邑令吴公焕图赈之,帖仰本镇巡检司濮友仁谕以意,罗先春又设麋粥三日,全活无数。 号隐吴,进城乡罗坊人。丰仪峻雅,制行芳洁,独能踵绍其美而养晦自高。万历戊午()年,兵部尚书涂宗浚为之作《隐吴公传》云:公“鸠族构祠以妥先灵,有得;筑舍梧桐,招来学者,意纂修谱牒,以启后人,有得;讲学开来,远承先圣意,种种作用。殆善继善述,锡类无穷,而非寥寥邱壑,甘同石隐者比。盖公虽独善其身,实具兼善天下之具,公虽辞荣一世,实足享荣百世者,以故天报其德,克昌厥后。” 号秋源,进城乡罗坊人。少而颖异,负过人之资,抱不世之技,不乐仕进,甘遁山林,优游泉石,“不以贫贱改操,不以富贵撄念,陶陶自得,晚节益坚,耿介持世,端轨率人。鼎创祠堂,纂修谱牒,睦宗族,和邻里,允以宇宙之完人。且绛帐于一乡,振一世之聋聩,继往开来,庶几不忝理学之裔矣。”有《咏罗坊八景》诗传世。 字吉士,进城乡人。为诸生,受业于艾东乡南英门。明崇祯甲申(4)闻变后,弃去,变服走闽中。久之归里,绝意仕进,筑室河干,键户不出,颜其堂曰“洁庵”,坐卧其中垂数十年,邑宰李芳辰雅重之,赠之以诗,比之晋陶潜云。 字升槎,南昌县籍,徙居奉新县进城乡。顺治十四年()中举人,官广西阳朔县知县。 字翼天,号淡庵,进城乡人。弱冠籍诸生有声,事继母以孝,抚异母弟备极友爱。康熙甲寅()、乙卯()之后,祠谱俱遭兵火,大起捐赀任之。生平喜豪侠,尚气节,所交皆一时名流,宾从宴会无虚日。遇有急难者,叩之即应,人益贤之。 康熙 字云友,号恕斋,进城乡人。康熙八年()中举人,授河南舞阳知县。邑旧有杂派,久奉裁革,吏匿其籍,征收如故。秉汉廉得其状,穷治之,吏服,乃置诸法,并得其籍焚之。 有女僧以讼牒来,秉汉与语,觉有异,曰:“汝何得诈为女身?”尼惶恐,讯之,得他奸状,立杖毙,一县惊服,称神君。岁大旱,秉汉祷于神,立应。明年至二月无雪,麦渐不实,为文告于城隍,请以身代民命。 时方燠甚,忽寒飚大作,次日雪深一尺。为政廉明不可犯,而爱民重士,创建义学,捐俸置学田数十亩,士利赖之。莅官三年,簿书躬自披阅,不假幕客。或讽以自安,曰:“我安民不安矣。”人以为名言。卒于官,民为罢市巷哭,立庙祀之。 字木臣,号云岫,进城乡人。廪贡,官袁州府训导,升湖北黄安县知县。康熙三十三年(),邑大饥。铎开仓赈济,上官责以专擅,铎曰:“请而后行,沟壑多饿莩矣。”上官见其理直,改容礼之。以劳瘁卒于官。著有《白岫诗草》藏于家。 字五期,号鲁侗,进城乡罗坊人。幼不好嬉,长益刻苦自励。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康熙五十四年(),登徐陶璋榜进士第,以外艰归。服除,任江南怀宁知县。县为负郭剧邑,赋役繁重,而耗倍他县。盛昌下车悉蠲除之。 旧例有茶果银三百归之令,岁终吏抱以进,诘之,吏以例白,盛昌曰:“吾所奉者,理耳,例所不问也。”叱而遣之。岁旱,祷于龙泉山神,不应,乃檄以文约:“三日不雨,焚其庙。”翌日大雨如注,民大喜曰:“此我公雨也。” 为政严明,人不敢犯,而洁己奉公,毫发不苟。初筮仕有诗云:“经纶事业英雄骨,铁石肝肠菩萨心。”可以见其素履矣。充雍正丙午()同考官,所取多知名士,舆论翕服。 字景舒,号碧川,进城乡罗坊人。少为国子上舍,肄业成均,试辄冠其曹。祭酒某公见而异之曰:“是当以科名显者。”然屡踬场屋,以县丞擢用。旋归,日侍二尊人,承几杖,博欢笑,屡奉檄催不赴。 嗣二尊人下世,而诸子已崭然见头角,乃延师督课之,入黉序登名仕版者接踵。时复有劝之出者,盛旭曰:“居家自有政,吾将于是乎致力焉。” 乾隆癸亥()岁饥,盛旭解囊易谷施赈,邑宰黄公以其事上之大府,巡抚陈弘谋嘉之曰:“为缙绅者能留心民瘼,如是则岁岂有灾祲乎?”以“利济先声”四字额其庐,论者荣之。晚年更多购良方,制丸散,听人自取之,不问值,赖以全活者无算。乾隆辛未(1),以仲子知宁羌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 乾隆 字殷武,号性存,进城乡罗坊人。幼聪慧,十岁能文,稍长游张莪村张懋能门,见其文叹曰:“此读书种子也。他日当让子出一头地矣。”弱冠为诸生,累试第一。康熙五十三年()领乡荐。公车屡上,诡得复失最后。 癸卯(),翰林孙某得寓宽卷,甚赏识之,以争元忤主司意,竟黜落,乃拂衣归。以制举艺教授乡里,远近从学者日众。性简默寡言,读书为文之外无他嗜好,家居键户一小斋,常经年不见宾客。官玉山教谕,以疾告归,卒。 字中也,进城乡人。绩学多闻,康熙初同闵钺修县志,颇称简老。其后裔有名松者,长于诗,与同邑罗彦清、王易绪、潜兆谷互相倡酬,时有潘、罗、王、潜之目。惜早卒。有《龙头山寺》诗二首传世。 字陶先,号松亭,进城乡罗坊人。少失怙,恃祖父母尽孝。乾隆二十五年(0)领乡荐。乾隆二十八年(3),一上公车不利,闻祖父丧,踉跄出都门,日夜痛哭至两目失明。舟次济宁没,同行者为之感泣。 字健若,号惕吾,进城乡罗坊人。乾隆二十四年(9)领乡荐。乾隆二十六年(1),登恩科王杰榜进士第,官四川通江知县。甫入境,见民负土而食,询之,旱灾二年矣。 既莅事,盘量仓谷,得万余石,即出粜以济饥民,吏以艰于买补告,盛日曰:“弗与汝事,吾自为之,不忍吾民填沟壑也。”斋沐祷雨,雨应期如注,民欢呼曰“严公雨”。自是岁大稔,买谷补仓,民争输纳。乡村苦嘓匪之扰,盛日设法防御,匪不敢入境。 民吴某与侄讼,久不决,盛日至诚恺恻,谕以孝慈,二人感泣,讼遂息。俗婚姻以见面一揖为定,名曰“落拜”,无书帖,久之辄悔婚,往往致讼。盛日教以行婚帖,其俗遂革。兼摄南江,有向氏妇被满氏子强占为妻,诬以再醮,累控不白。盛日廉得其实,一讯而服,立判妇归,向氏人皆快之。诖吏议归,卒于家,年七十岁。 字履中,号晖谷,进城乡罗坊人。少而颖异,寡言笑,喜怒不形于色,稍长,折节读书,又以吟诵之余,兼习骑射,并应文武试。乾隆丁丑(7),浙水张公视学江西,以和试文场不利,乃就武,补弟子员。 己卯(9),受知于阿大中丞,中武举。乾隆辛巳(1),恩科殿试第三甲第二名武进士,官蓝翎侍卫,钦命宿卫乾清门。时有庆之者曰:“公弱冠已能掇巍科,曳青紫,如是享用,岂有涯耶?” 以和从容应曰:“君所谓享用者?是皆孟子所云得志弗为者,而子谓我愿之乎?”以和平常居矢恭慎怀,忠恳小心,抑抑不敢妄有交游。是年冬末,忽疾作,不治而逝,时年二十有三,人咸惜之。翰林院编修改授宣化府知府吴鼎为之作传。 字浚一,号碧潭,严盛日长子,进城乡罗坊人。聪敏性成,观书目数行下。自补郡庠,试辄高等。食饩。慕侯苇园先生主讲豫章书院,往肄业焉。于唐宋诸大家靡不究心,而于庐陵尤酷好。惜屡困场屋,备而不荐,荐而不售。嘉庆五年(),终以恩贡升名成均,就职教谕。甘时若为之传。 字诚一,号简斋,严盛日次子,进城乡罗坊人。少承家学,善属文。屡应岁科试,无果,寻赴都入雍学,因随父任四川通江县知县而辍学,助父赈荒十万户,并保证了军需供应。父解组归后,师范力承家事,孝敬父母。曾捐授布政司理问。晚年曾“奉田亩于宗祠”,“增修祀典,奖励人文”,“置田廛以备腊祭之俎豆,秋荐之笙簧”,凡有子弟入学、长者祝寿均给予奖励或贺仪等。 字岐元,号谷庄,进城乡人。雍正十年(),与帅光祖、帅绳祖、帅家相同榜领乡荐,官江西广信府兴安县教谕。子维翰,乾隆二十七年(),与邹人敏、余诚、涂锡甲同榜领乡荐。 雍正 字介溪,进城乡冶城人。年轻时在县衙做作过吏员,曾经三次考试获议叙县丞资格,后因父母年迈,需人照料,故未仕。曾为县修城墙而捐资,还捐修了港口桥和收漕所游乐一带的大路。清乾隆四年(9),复捐一千一百七十余两白银重修县学宫青云楼,知县赵知希为撰《重修学宫青云楼记》。 字叔耀,号平齐,进城乡人。乾隆三十年(5)领乡荐,官玉山训导。乾隆丁未()夏,淫雨十昼夜,邑城内外皆成巨浸,学宫坍塌尤甚,永璧仓皇走大成殿,跪抑先师主号不释手者累日,时郡守勘灾至,廉其状以闻大吏,升吉安府教授,期年卒于任。 原名涵,字觐修,进城乡冶城人。例贡,官四川同知,署保宁、宁远知府,因事罢。起用顺庆同知。乾隆三十一年(6),值征缅匪,上官以其强干,檄赴云南襄办军需。丁艰归,卒。尝捐资重修冯川桥,乡里称之。 字基万,号恂斋,进城乡冶城人。年十四补府学增贡生,候选郎中,困场屋三十年。聚书万卷,手自丹黄。笃于族谊,用形家言于村东建石塔,科名遂盛。需次京师,会公车云集,旧馆不能容,肇祚捐赀为倡,增至两所,至者如归。以子瀚贵赠奉政大夫,以疾卒。著有《三礼考辨》。 字效寅,号晴沙,进城乡人。乾隆三十三年(8)中举人,官大庾县教谕。著有《韵学探源》及《为人草》二卷。 字鸣玉,号方水,进城乡人。贡生,官浙江天台县典史、甘肃陇西县典史。乾隆年间,圣驾南巡,被加级,赐缣,署崇信知县。 字圣言,号羲亭,进城乡罗坊人。父志洪,诸生,早卒。事母以孝闻。受书于大父增贡生盛昕,日记数千言,十岁时有《糟鱼》诗云:“江湖旧梦空云水,刀俎余生在醉乡。” 乾隆三十九年()领乡荐。乾隆四十六年(),登钱棨榜进士第,任甘肃西和县,俗淳朴,尚武少文。廷典捐俸修上鹿书院,暇辄与生徒讲论其中,士风始振。丁内艰,服阙,知广东高明。县治北滨大泽,多水患。廷典相地形势,修永安亭以障之,民咸倚赖。后谢病归,卒年五十六岁。著有《羲亭文钞》、《羲亭诗钞》、《燕游宦游草》、《邮签集》、《粤游草》、《兀兀编》、《却老编》,藏于家。 乾隆 字采章,号秋圃,进城乡罗坊人。性聪颖,发未燥即能辨四声,稍长执笔学为时艺,洒洒数百言立就,人以大器目之。长累试不遇,遂辍举子业,惟肆力于唐宋诸大家诗,故其生平于诗尤多。乐施与,尝为严氏祖祠割膏腴之地六十石以奉烝尝,又捐建邑考棚府试院以培士类。 罗镇地临冲衢,行李辐辏,石路岁久坍塌,宗朴亟出赀兴修,而崎岖数百丈悉为坦途。凡有关于利济造福于乡邻者,虽挥至千金不稍吝。他如周急扶危,殆难枚举。又尝构名园,筑精舍数十间,为督子课孙地,所延师皆名下士,每遇花晨月夕,即合尊促席唱和以为乐。年逾八十卒于家。 字季方,号倪轩,进城乡冶城人。乾隆四十二年()领乡荐。官山东平阴县知县、鄱阳县教谕。 字育万,号鉴堂,进城乡罗坊人。乾隆间例监,初任陕西宁羌知州,再任安徽无为知州。州民罗姓私鬻盐,党其众,吏不敢捕。道洪亲往,匪徒手刃以拒,道洪击贼仆,遂械治之,余党皆散,枭贩始息。旋移楚北,权归州篆。 滨江险峻,舟人往往故漏其舟以利行橐。道洪微服往察,悉治以法。最后任随州,尝以事适乡,薄暮避雨民门,或诃之,置不校,冒雨竟行。逾月,其人叔母以灭伦事诬控,道洪察实,不加责,晓以大义。能蠲小忿,存大体。罢官,以疾卒于家。 字静万,号镜堂,进城乡人。其父严盛旭以勤俭起家,好善于乡里,乾隆癸亥(),岁大饥,市中绝粜,乃倾囷得谷数百石,散赈邻族,巡抚陈弘谋廉得其实,奖以“利济先声”匾额。是时遇洪年甫及舞勺,先意承志赞成之。 自后每逢歉岁,賙恤有加,欣然出之无吝色。严遇洪曾任州司马之职,因事亲而辞官归养。乾隆二十七年(),邑城雉堞就圮,公慨然捐银二千一百六十余两,不藉众力,不累有司,而巍然翼然者改其观。大府明公上其事于朝,请饬部议叙,得授州同。 截取文至,公曰:“急公报效,臣子之常,岂沾沾以此弋名耶?且堂上白发皤然,而仲兄鉴堂作牧西秦,日久不获迎养,吾又安可舍晨夕之侍膳而贲然远适也?”弗果赴。 字维周,号慕蘧,进城乡人。乾隆五十四年()领乡荐第四名。嘉庆元年(),登恩科赵文楷榜进士第,知四川丰都县。初之任,上官即委办军糈数千石,设法采购,升合不以累民。因公诣乡,乘箯舆,仆从不满三人,民不知其为官也。 嘉庆 俗好讼,辄毙稚女为诈券。翰廉得其情,罪所生父母,反复晓以天性,风顿息。义学久废,捐廉设膏火,督考课士,习始振。逾年以忧归,民立祠祀焉,年五十五岁卒于家。 字君锡,号霁皋,进城乡罗坊人。幼聪敏,九岁能文,出应童子试,时廉访姜下车课士,得其卷奇之,携入署读书。弱冠补弟子员第一,乾隆五十三年()预行正科领乡荐。嘉庆六年(),登进士第,授内阁中书,改粤东丰顺县知县。 丰故岩邑,俗悍喜斗。晖吉锄其强梗,化其愚蒙,四境帖服,暇则与彼都人士讲学校艺,彬彬乎弦诵之风焉。任未满,以丁忧去职,归舟一叶,未有片石也。服阙十余年不赴补,劝者累促乃复出。拣发楚南,权道州,未久,补巴陵令。 地当水陆之冲,有汉商某遇盗,舟劫而沉之湖,以救得苏,诉于县。阅状,地属邻境,虑捕之急而远窜,故宽其缉,盗侦之,喜扬帆而下。晖吉于隘要处擒之,一鞠而服,商始讶为神君,奉长生位报德。岁旱蝗,祷于神,而往捕立净绝,民踊跃相庆以为善政所感云。 居官谨名节,耻夤缘,有怙势诛求者不为动,以故强项为大吏所忌。檄赴省,且恬然于急流勇退也,解组归。尝主讲席,多所成就,如吴其浚、贺长龄两中丞,皆出其门。著《小住山房诗文稿》二卷。 榜名映和,字春圃,号柳楼,进城乡罗坊人。少慧能文,试童军不利,援例入国子学,于乾隆壬子()中举人,授两浙东江场、三江场盐课大使。方幸少展所长,藉伸厥志,未几,以他事牵累落职,戍粤西,知者莫不为之扼腕,廷燮慨然就道,略不介意。 自是遂绝迹仕宦,寻得释归,复理故园松菊。为娱老计,著纪恩诗以见志,优游林下者十数年,或时命巾车,棹孤舟,恣其所适,浩歌长啸,以抒发其天怀,而其胸中之勃然莫遏者,往往流露焉而不自惜,盖其境之所遭者然也。卒于家,享年七十有二。 字德星,号朗垣,盛昌曾孙,进城乡罗坊人。家贫嗜学,幼失怙,事祖母及母以孝闻。乾隆六十年(5)领乡荐。嘉庆六年(),登进士第,官刑部主事,知刑名民命攸关,遂究心例案,不敢妄下一字,上宪廉其能,俾主本司稿,嗣是一手承办垂二十年。 常谳一讼据案不移,致忤大吏意,保送富新仓监督,调通州中仓监督。仓中为积弊之薮,拱夙稔其情,下车后,所有漏规悉除之。以丁内艰归籍,服阙,奏晋本部,补奉天司主事,旋升云南司员外郎、湖广司郎中。 丙戌()六月,京察一等,奉旨简放直隶天津府知府。请训时,成皇帝以办事勤慎,例案熟悉褒之。赴省,值直省案务纷纭,即以审办要案暂驻省垣。抵任后,有匿名讦控沧州盗窝十余家及盐山、庆云有邪教数百人,拱以案情重大,藉查旗地为名,亲历名属,细访确查,事遂白,未株连一人。凡听讼一讯一覆而已,咸服其神明。甫及三月,以劳瘁卒于署。帅方蔚为之传。 字元夫,号少义,进城乡罗坊人。少显才华,为文磅礴而奔放,不屑屑为小家言。应童子试勿售,旋以国子生领庚申()乡荐,辛酉()赴礼部试,族叔严晖吉、从兄严拱获隽,敬熙以诗中小疵被弃。 后屡试春官佹得复失,而敬熙终不以挫其锐气,年垂六十犹留京邸,老而弥笃,然惜其以孝廉终也。晚年工岐黄术,居都寓时,名公巨卿踵门请诊视者日不暇给,而敬熙亦乐此不疲。尝慨然曰:“丈夫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其济人利物之念盖如此。 字淳之,号柘桥,进城乡罗坊人。幼时颖异过人,及长,握椠怀铅,朝夕不少倦。其为文浩浩落落,自成一家言,见者知珠光剑气必难久藏也。年二十五补博士弟子员,嘉庆五年()中举人,辛酉()赴礼部试,报罢。 此后屡荐勿售,己巳()会试已拟中,复以额溢见遗。以其为人务实,治学严谨,书写工整,充国史馆誊录,甚得上官和同仁首肯。期满引见,以知县注册铨选,友禧旋返里授徒课读。越数年铨期已到,仍以奉养老母而淡然仕进。母逝服阙,始就选授甘肃西和知县。西和故僻邑,素称难治,友禧抚之以仁,绥之以德,一时豪强顽梗之民莫不欣然向化。后以病解官归里。 字敏成,号名山,进城乡冶城人。嘉庆五年()中举人,任高安教谕、广东博茂场盐大使。 嘉庆 女,号孟邻,清嘉庆(-)间浙江宣平县知县罗元辅(进城乡人)之妻。能诗善画,从夫宦游浙水间,所著诗甚伙。夫亡,益励志训子。长子甫成立而逝,曹恸甚,作诗三十韵,悱恻动人,不忍卒读。邑令邹山立闻其名,央人延入署授女弟子,不就。后家计益窘,晚节益坚,日以诗画自娱,人皆重之。 字育才,号葆初,进城乡罗坊人。生有异征,资性颖敏,孝友诚笃,见义勇为。未仕时即率同乡诸公倡建进城乡通德祠,置田租,为一乡宾兴费,赴试之士赖之。 道光元年()中举人,考取景山官学汉教习。乙未()科大挑二等,任袁州府儒学训导,勤于课士。时学宫倾圮,寿龄捐俸倡捐修葺。有生员某与人构讼,获罪于县令,令屈其讼,移文于学,请详褫其衣顶,讼者复纳贿求袒详。寿龄曰:“昧心狥人,吾不为也。” 卒却之。又有甘生员游学欠考,例拟除名,寿龄力求督学得免,以是士林尤感奋焉。以长子严芑贵钦加同知衔,诰赠奉政大夫,年六十六卒于官。 榜名慰祖,字子骏,号禹农,寿龄子,进城乡罗坊人。性端谨嗜学,淹通经史。年十九补弟子员,道光十一年()与胞叔寿颐举于乡。截取知县,选授福建宁洋,加同知衔。 芑性端谨嗜学,淹通经史。咸丰五年(),太平军陷奉邑,芑闻官军甫经克复瑞郡各属,与蔡桐枝、彭懿中合谋,请彪营吴统领由罗坊趋下,营扎城北狮山。 丁巳()正月,县城收复。十一年(1),太平军复由瑞郡进入奉新,芑请安越军李统领由义宁州趋下,会鲍军由浔趋至,太平军溃。嗣到宁洋任,未及半载,太平军由粤入闽,邻邑皆失守,芑募常武军义勇防堵。 太平军 宁邑山多险隘,强盗啸聚成寨,芑查雷公寨乃积匪巨薮,带常武军纠集乡勇进剿,擒盗数十名。裹协妇女二百余名,讯明籍贯,饬家属领去。 因事离任,充同治乙丑(5)补行甲子乡试同考官,后抚军徐、藩司吴知其事枉,旋饬回任,钦加同知衔。同治癸亥(3),覃恩诰授奉政大夫。以军务劳瘁卒于闽,时年五十有六岁。著有《缘山野屋帖》《默存庵诗文集》《嫏嬛仙馆词钞》。 字献廷,号液池,进城乡人。任湖北咸宁县知县加同知衔。因访获邻境蒲圻越狱重犯,赏加一级。值霆营叛勇窜县,巷战力竭,阵亡。经湖广总督请旨,恤赠知府衔并祭葬银两,给云骑世职,袭次完时,给恩骑尉,世袭罔替。其婿陈蔚文同时坠水而亡,赠銮仪卫经历,荫一子,以县主簿用。其女陈罗氏见夫死,仰药自尽,祀节孝祠。 字子载,号梅轩,进城乡罗坊人。由附贡生捐授广东候补县丞,署东莞县分驻石龙县丞,以军功加五品衔,赏戴蓝翎。 字亦愚,进城乡罗坊人。性颖异,为学务成,不屑屑于章句,事亲至孝,淡于名场进取。年逾三十补博士弟子员。清咸丰、同治间洪杨之乱,适失利于南昌,闻吴坤修廉访兵驻新昌(今宜丰),严介奋起曰:“此其时矣!”筹办军粮万数,星夜踵行营乞师,师至县城,遂复。 上宪察其能,因委为练总,因防御有功,邑令张星烺详请抚宪咨部,奖以六品职衔。岁辛酉(1),李次青方伯率大军至县,严介襄军政有功,加奖五品顶戴,又捐助军饷六千有奇,议叙附贡生,分发直隶试用州判,加四级纪录二次,诰授奉直大夫。当分发时,族戚咸劝就道,严介愀然曰:“吾本无仕进志,况父母年迈,纵显扬,其如方寸何?”遂谢众议。后数年,父母先后谢世,严介亦殁,年仅五十二岁。 字绳孙,号希周,盛日曾孙,进城乡罗坊人。自幼天资颖异,好读书,不苟言笑。五岁失恃,悲哀若成人。十岁能成文,日以经史自娱,文学而外无他嗜好,人咸以大器目之。二十三岁补弟子员。同治元年()中举人。 同治七年(8)登洪钧榜进士第,列二甲第一百一十三名,钦点主事,签分农部,即选山西清吏司。必大以堂有继母,弟又新丧,奉养责无旁贷,无心仕进,遂辞职未就,归而奉亲。孰料天不假年,三十八岁竟终天家。 号雨征,进城乡罗坊人。秉性宽和,赋姿敏慧。十五岁从舅父宋嘏堂学,光绪五年()中举人。后赴礼部试而不售,本邑刘、彭等塾屡以主讲相聘,终以岐黄之学作保赤之心,寓良相于良医,寄仁心于仁术,居恒以诗文自任。所著有《漱芳润斋骈体文》、《亦乐此斋制艺》、《丽则堂律赋》、《吟松风馆古近体诗存》、《吟松风馆试帖诗》、《楚游草》、《孙山外草》、《裁玉类联》、《医门浅说》九种藏于家。 (-),罗市镇港下北岭村人。幼年读过私塾,后升学转到南昌。民国十四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五年()与熊成回奉新,在罗坊、上富等地发展共产党员,随后建立中共奉新第一个支部,担任宣传干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乡村从事农运工作,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第八、九纵队政委,红军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红军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民国二十三年()参加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破坏部长、陕西省委秘书长。抗战期间,曾任十八集团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和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政工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省文委主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国务院文委干部文化教育局副长、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局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革”期间,患肝炎、心脏病,因受林彪、“四人帮”打击迫害,病情加剧,于年1月16日病逝。年,经国务院、中组部批准召开追悼会,同年11月15日,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有《亡国恨》(歌剧)、《飞夺泸定桥》(诗歌)等作品传世。 年出生于罗市镇竹溪村。0年肄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企电气化专业。0年在江西轻工业学院任电气专业教师。年底调庐山化纤浆粕厂,后转九江化纤厂工作,历任电气技术员、工程师,并兼任机动科科长、设备动力处处长及总工程师室副主任、电气副总工程师等职。 年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发表的《谈改造GFC—10型高压开关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论工厂防雷保护技术要求》两文,分别获得九江市、年度优秀科技学术论文奖。曾任政协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三、四届委员、常委,九江市科协委员,江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 毕生致力工业企业电气化技术管理工作,参加过省属重点工程九江化纤厂粘胶长丝和短丝的基础工程建设,负责电气技术把关及试车投产后的机、电、仪、设备运行管理,独立主持开展过多项技术革新,主持技术攻关完成了“电热远红外技术在化纤浆粕脱水干燥中的应用”和“采用电子静变频调压新技术改造纺丝系统的动变频电源”等技术项目。年退休,后被厂方以技术顾问名誉和电气专家身份继续留用到年。 5年11月3日出生于罗市镇。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年至年在中共奉新县委党校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年至年,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工作,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教研部党支部副书记、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 年7月调入厦门理工学院商学系工作,担任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宣讲专家、厦门市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主讲人、鹭江讲坛报告人、厦门理工学院教学督导员、厦门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厦门市集美区社科联委员会委员。 00年被评聘为副教授,年被评聘为教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持课题10余项。年向中共中央提出“强调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建议”,得到中央肯定和采纳。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 樊明芳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