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麻糍,

作为江西本土的著名小吃,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口味上也是各具特色。

吃麻糍对于江西人来说,

它不仅仅是传统美食,

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在南昌街头,总有骑着三轮车、载着大铁皮桶的大叔大妈们走街串巷叫卖着一种糯米做的小吃——“麻糍”。站在熟悉的街头,捧着热气腾腾的麻糍,轻咬一口,微粘的糯米和着纯香的黄豆粉,少许的砂糖带出一丝淡淡的甜,感受那种从嘴到胃的温暖与舒适。

作为江西的传统小吃之一,麻糍最早用于祭祀等场合,后因口感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钉牙糊口而备受欢迎,后来逐渐发展成老小皆宜的点心。

每次大人们做麻糍时,小朋友们都会围在一旁观看,仿佛这样离麻糍近一点,就能早点捕获它们。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江西的麻糍

麻糍

麻糍是中国东南地区流行的糯米点心。

它种类繁多,口味各具特色,

光滑细腻,老小皆宜,

上饶、萍乡一代产出的麻糍尤为出名。

准备好你的口水,

小编这就给大家介绍咱们大江西的四大麻糍:

宜春

黄连麻糍

黄连麻糍由当地黄连糯米及黄连树灰做原料,其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间。黄连麻糍具有软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饱食不腻等特点,备受欢迎。

奉新县已有年的历史,黄连麻糍是客家独有的一种传统糕点,也是每年小年前每家必做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既是煮汤待客的主要原料,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黄连麻糍制作技艺是农耕技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制作技术所用的传统工具在《天工开物》第四卷“粹精”篇中有所阐述。

年5月,

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

奉新黄黏米年糕制作技艺

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饶

麻糍粿

麻糍粿是江西上饶民间的一种特色小吃。是一种由糯米、芝麻加工制作而成、粘性十足的甜食。因其香糯粘滑且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的特性而颇受欢迎。麻糍粿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里用木锤捣烂之后,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就做成了。

麻糍粿在民间也通常被称为“麻子果”。

在农村,一有结婚喜事,村里家家户户都会邀请亲朋好友上门做客。在大家欢聚的时刻,桌上必定有这样一盘麻糍粿。

景德镇

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是景德镇人热爱的早餐之一,也是江西境内流传较广的一道美食小点。油条包麻糍是《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过的糯米糍粑的升级版,它体现了江西人的传统与创新。在江西鄱阳,还有与油条包麻糍做法相反的麻糍包油条,也别有一番风味。

油条包麻糍做法很简单:将新鲜滚热的麻糍平铺在几根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将油条对折就行了,如果爱吃甜,再把折好的油条包麻糍放在白糖和熟芝麻上再滚一圈就行了。油条包麻糍吃起来香甜可口,既有油条的香脆,又有麻糍的香甜,两者的合理搭配可谓相得益彰,这种小吃始于何年无人知晓,但历经长久,风靡不衰。

上栗县

赤山麻糍

赤山毗邻宜春,俗话称“不打麻糍不过年”,当地过年一直有打麻糍的风俗。虽然当地民谣唱的是“二十四,打麻糍”,意为腊月二十四(即小年)打麻糍,但实际上按照传统习俗,过年前几天都可以打麻糍。每到这时,大家都会拿出专门用于打麻糍的石臼和粗大的棒杵打起麻糍,热热闹闹地过年。

捣麻糍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一般是由几人分工,互相配合完成。由于执杵人捣和时要花很大力气,捣上十几下便会觉得全身发热、双手发烫,因此一般家中壮丁都会齐上阵,捣麻糍的场面既忙碌又热闹,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一缸糯米捣好后,本来要将麻糍团揉成一个大的面团备用,现在的人为了省事,会把打好的麻糍团切成长方形的条状,再削成薄片,以方便储存和食用。

现在通常的吃法就是煎麻糍,将麻糍切成条片状,再在锅里煎,慢慢变成金黄色就是熟了,盛起之后,再在上面撒上白糖或芝麻,一碗香喷喷的煎麻糍便做成了。

看过小编的介绍后,

是不是觉得还不过瘾?

没关系,

下面小编还要给你推荐其他特色的麻糍,

相信在这么多种麻糍当中,

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红豆麻糍

乌饭麻糍

印花麻糍

鸡蛋麻糍

红糖麻糍

炒麻糍

麻糍滑(又名:糖汤麻糍)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吃的东西更加丰富,连许多居住在麻糍产地的人也不知道麻糍的正宗做法。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近年如火如荼的乡村游中,制作麻糍成为了经典节目,游客们可以参与其中。我们的传统美食能以这种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让传统得以保存并传承,也是一大幸事。

你最爱吃哪种麻糍?

快在留言区告诉小编吧~

来源:读好江西综合整理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