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瑞 图/网络 当今大家普遍有一个认识,就是中国自明朝后期封闭自大,闭关锁国,当西方伴随工业革命的脚步兴起的时候,中国还自诩为“天朝上国”。直到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已落后,而虎门销烟,被人们称作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又被许多中国人赞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笔者看来,非也,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两百年前的晚明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看世界,是怎样让几百年后的人们为之惊叹,在此为诸君列举一二: “学习此书,可以挈祛其浮气,练其精心,次其定法,发其巧思,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徐光启《几何原本》序 在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中,首创几何学术语如“点”,“线”,“面”,“直线”,“平面”,“四边形”,“直角”,“钝角”等,一直伴随了当代中国人的整个学生时代..... 自年利玛窦在广州绘制世界地图,天圆地方在中国动摇,几十年间,各种形式的世界地图被重复刊印,明人自己编写的书籍中类似的地图和论证地圆说的理论也层出不穷,王英明的《地体论》,章潢的《图书编·地球图说》,程百二的《方舆胜略》,熊人霖的《地纬》,袁启于的《天文图说》都是代表。 明朝遗民揭暄曾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且绘制出中国第一幅月球地形图。 薄钰是中国第一个制作出望远镜的人,并且还精通天文历算,参与校对《崇祯历书》,而且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制造仪器,如水车,水铳,地雷,地弩,自动木偶等,根据时人记载,他在科技方面著作颇丰,可是明清易代,全部著作心血全部散落殆尽.... 邢云路在《古今律历考》中提出行星运动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学说——“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 王徵在《远西奇器图说》中解释地心引力的概念:“盖重性就下,而地心乃其本所故而,譬如磁石吸铁,铁性就石”。和金尼阁合作翻译了《西儒耳目资》,和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了《远西奇器图说》 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正确解释大气折射现象,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区别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可称之为气光波动说。)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 而清朝从康熙年间起,就已经找不到西方各国的具体位置了,明朝出版的《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这些明朝时的“世界地图”不仅有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交流的痕迹,还有许多明朝自己的独立发现,可清朝居然连“佛郎机”都不知道是哪儿,把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叫“澳门夷”了事,仅此一项可以窥见其倒退程度之大,倒退时间之早。 明末三个物理学家的故事 王徵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王徵听闻李自成欲其出来做官,于是先自题墓石,又书「精白一心事上帝,全忠全孝更无疑」等字付其子永春,更引佩刀坐卧家中的准备自尽,。后李自成的使者来到他的家中,王徵拔刀欲自杀,使者上前夺刀,拉扯间使者伤手出血,大怒,要杀王徵,经永春哀求,使者就让永春去见李自成,从此绝粒不复食,凡七日,于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卒。 方以智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方以智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大难不死。后来方以智效力南明政权,却备受排挤,当清兵大举南下时,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永历四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满清将领相当欣赏他的气节,于是将他释放。顺治七年,披缁为僧,改名弘智,康熙十年冬,方以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十月七日因疽发卒于舟中。 宋应星崇祯十七年初,宋应星辞官返回奉新,在明亡后的南明弘光元年(年),宋应星被荐授为官,但均辞而不就,隆武二年(年),效力南明的其兄宋应升服毒殉国。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清康熙五年(年),宋应星逝世,享年80岁。 以上列举仅为沧海一粟,明末更有大量仁人义士不屈于强盗和侵略者, 他们有的是知识分子,学者,如王夫之、顾炎武;’ 有的是尽忠为民的官员:如七十一岁高龄起兵,八十四岁自焚殉国的湖广参政黄公辅,桂林城破,拒不降清慷慨赴死的瞿式耜和张同敞,领导嘉定抗清城破身死的领袖侯峒曾与黄淳耀 还有江阴的全城百姓和三位基层公务员,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有的是艺术家:如叛逆而狂放不羁的诗人,广州城破抱琴而死的邝露; 有的是畅销书作家:如《三言》作者冯梦龙,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年)被清兵所杀; 还有的只是孩子:十四岁举义,十六岁牺牲殉国的夏完淳。 ...... 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余之浩气兮,化为风霆; 余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11月22 本周话题: 说说大家最初喜欢明朝的契机是什么?在后台评论留言都可以~(问了很多人,都是《明朝那些事》入坑的。)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