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百丈寺位于距江西宜春奉新县城西65公里的百丈山大雄峰下。唐大历年间(—年),由乡绅甘贞施山建庵,初名为“乡导庵”,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唐贞元十年(年)甘贞延请怀海至此住持,并更名百丈寺,怀海禅师首创“禅门规式”,亦称“天下清规”。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景观。唐朝大中元年(年),宣宗敕赐“大智寿圣禅寺”匾额。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邵孟虎都为百丈寺题写了碑文。南唐时,百丈寺被毁。北宋元丰年间(—年),在原址重建,丞相张无尽作记。明洪武年间(—),百丈寺香火极盛,附近禅寺林立,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说。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大门。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大雄宝殿。明末清初,百丈寺经多次整修,寺后建有凌云亭、师表阁,“师表阁”三字系明崇祯时乐安王所书,后均被毁。清康熙年问(—年),南昌知府叶舟重建。雍正十二年(年),奉旨敕修,内府颁图改造,咸丰六年(年),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此寺居住10余日,佛像、僧房均被焚毁。咸丰十一年(年),李秀成率太平军途经奉新,再次焚毁百丈寺,所有经卷连同师表阁,均付之一炬。同治六年(年)僧清德等修葺佛殿,装修佛像。民国八年(年),百丈寺寺主自成法师请先勤和尚担任住持。民国十二年(年),了然法师继任住持,重修了祖师塔殿、献殿。年,百丈寺仅存大雄宝殿及右侧的两栋客房。殿内正中的如来佛像在“文革”期间被毁,只留下巨石砌成的佛像座及东侧地藏菩萨座基。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建筑。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建筑。年9月,重建的百丈寺竣工。新建的百丈寺,按照临济宗“前松后紧”的特点,新建了山门、天王殿(虚怀楼、云海楼)、大雄宝殿、祖师殿、法堂、斋堂、大寮、禅堂、方丈楼、贵宾楼等。寺庙占地余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建筑。江西奉新县百丈寺“天下清规”石刻。百丈寺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发祥地,中国佛教禅宗古寺庙之一,唐、宋、元、明、清都曾有许多高僧在此住持弘法。临济宗鼻祖黄檗禅师,沩仰宗鼻祖灵佑禅师也曾追随怀海大师在百丈寺参禅学佛。唐朝惟政,宋代道恒、道震、智映、净司,元代大昕、德辉等,明代明雪禅师,清代云;堂、德清、石兰等高僧都曾在此住持弘法。明代诗人毛蕴德曾有一首诗这样赞誉百丈山:“雄风高百丈,香火镇千秋。名誉魁多士,清规遍九州。”可见百丈清规对全国佛坛影响之大,也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建筑。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山的大雄峰。百丈寺现任方丈达慈法师,湖南省岳阳市人,兼任江西省奉新县政协委员、奉新县佛教协会会长。年10月,百丈寺入选“江西十大文化符号”。百丈寺是江西佛教文化的代表,它是中国佛教禅宗最具代表性古寺庙之一,“天下清规”的发祥地,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江西宜春奉新县百丈寺建筑。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