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篇 南昌,简称“洪”或“昌”,又称洪城、豫章,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是江西省省会。著名名人还有:澹台灭明、王定保、宋齐丘、董源、巨然、晏殊、晏几道、陈恕、陈执中、京镗、刘时中、汪大渊、胡俨、张位、欧阳斌元、喻嘉言、彭元瑞、裘曰修、曹秀先等(注:晏殊、晏几道古为临川人,今为南昌人。) 1.朱耷(—约),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2.许逊(-),江西南昌人,晋太康元年()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许天师、江西福主、许真君。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尊奉的祖师,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传说许逊斩蛟龙治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 3.徐稺(97年—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4.魏良辅(-),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5.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贡生。曾在史可法幕下效命,明亡不仕,日以诗文自娱。晚寓浙中西湖僧舍。猷定工诗古文,郁勃多奇气,其行书楷法,亦名重一时。著有《四照堂集》。 赣州篇 赣州,江南宋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将军不胜枚举。著名人物还有:高行健,郭声琨,刘昌明,夏崇源,吴昌德等 1.钟绍京(公元年-公元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兴国县)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有《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2.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 3.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4.魏禧(年3月2日~0年11月17日),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 5.郑獬(——)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上饶篇 上饶,古称信州。境内仅历代宰相就有23人,进士人(含武进士56人),其中有名可查的人(内含武进士35人),状元13人(含武状元3人),榜眼6人,探花5人,传胪2人,文武举人人。铅山县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婺源县有“兄弟三进士”、“三代四进士”、“一门十一进士”、“六部四尚书”之传。仅婺源1县,收入《辞海》的7人,载于《中国名人大词典》的人,登在《中国文学大辞典》的20人收入《中国国画大辞典》的17人,编入《中国医籍》的医家86人,选进《清代名墨谈丛》的墨家38人。 1.辛弃疾(年5月28日-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信州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朱熹(.9.15—.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府婺源县人(今上饶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3.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4.吴芮(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鄱阳县人吴芮居第一。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年,谥“文王”。 5.张潜(—),字明叔,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吴园人,北宋著名湿法炼铜家。张潜是西汉张良后裔,唐宋时家族逐渐南移,至德兴新营定居后,三世同居,隐而不仕。张潜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二,为布衣,余皆登科致仕。张潜则以“竭力持家事亲,锐意教育子孙,克昌祖构”为己任,后以子孙荣获恩赐太子少保。 6.洪迈(——),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7.江永(1年~年)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字慎修,又字慎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人。生员出身,晚年入贡。博通古今,尤长于考据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颇有创见。于音韵、乐律、天文、地理均有研究,著述甚多,《四库全书》收其所著书至十余部。戴震、程瑶田、金榜等皆其弟子。 8.蒋仕铨(-),字心余,又字苕生,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石盘渡人。因家有"清容斋",故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年号定甫。因书斋叫"离垢庵",因此又自称离垢居士。为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二十二岁中进士,历任武英殿、国史馆纂修、顺天府同考官、《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等。 9.詹天佑(年4月26日-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徽州婺源人,,12岁留学美国,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0.方志敏(年8月21日-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宜春篇 宜春,古称袁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源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成语,其物其人都出自宜春境内。“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所说的宝剑精气,藏于今丰城荣塘。“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所说的高士徐稚,家于今丰城市白土。科举时代有“袁州进士半江西”之说,江西第一个文科状元唐代人卢肇曾苦读于袁州城东一沙洲上,后人名之“状元洲”。第二个状元唐代人易重,亦出自袁州。宋代状元姚勉,宜丰人。明代探花吴山,高安人。清代榜眼郑秉恬,上高人。 1.宋应星(年—约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卢肇((戊戌年)—)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新余市分宜县)人,唐会昌三年(公元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3.邓子龙(—)字武桥,丰城人。明军事家。嘉靖中以平民应募。官至副总兵。万历十一年(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领水军援朝抗日,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为前锋,在釜山南海与日军激战。年过七十而勇气弥厉,直前奋击,杀敌无算。舜臣赴救亦战死。朝鲜百姓立子龙庙纪念。邓子龙还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在书房匾额上,足见文武双全。 4.刘慎虚,亦作昚虚,字挺卿,号易轩。生卒年不详。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5.郑谷(约年~约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6.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7.刘恕,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县)人。父名涣,字凝之,与欧阳修为天圣八年()同科进士,官授颖上(今河南登封市)令(知县),以刚直不阿未能迎合上司而弃官隐居庐山。 8.刘德秀(年3月―年11月),南宋词人,字仲洪,号退轩。丰城石滩人。生于南宋绍兴五年(年)三月二十七日。有遗稿《默轩词》十三卷、《默轩词》二十余卷行于世。刘德秀幼孤,天姿英迈,志勤于学。 9.吴山(0~),字日静,号筠泉。江西高安市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韩应龙榜进士第三人。 10.吴有训,物理学家、教育家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景德镇篇 景德镇,别名瓷都。另有陶瓷名人享誉海内外。赵慨(公元-?),唐武德(-),霍仲初,唐英(2-年),王步(-年),王大凡(-年),刘仲卿(—年)另外还有:刘雨岑(—年)、杨海生(—年)、徐播生(—年)、曾龙升(—年)、潘庸秉(—年)、龚耀庭(1—年)、珠山八友,等等。现今景德镇有许多工艺美术家在陶瓷美术创作领域: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唐自强,刘远长、汪洋、钟辉、钟剑、一鸣、魏卿、蓝国华、汪鹏、汪洲、谢勤、江立会、赵集富等等。截止3年共6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马端临(公元-年),字贵与,号竹林,是宋末丞相马廷鸾的次子,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潜心治史,专心著述,以毕生精力,著下史学巨著《文献通考》,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史学家。 2.马廷鸾(公元-年),字翔仲,号碧梧,今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宋淳右七年(年)会试第一,殿试第四,调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任教授6年。后任端明殿大学士、参知政事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3.洪适(公元-年),洪皓长子,字景伯,号盘洲,生于北宋政和七年(年),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南宋绍兴十二年(年)中博学宏词科入仕。先后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荆门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军、徽州知州、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 新余篇 新余,古称新喻。春秋时期属吴国,吴国大帅孙武(孙子)在今湘赣地区大败楚军。秦属九江郡。汉为豫章郡宜春县境。三国吴宝鼎二年(年)析宜春县置新渝县,属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南北朝时,新渝县人口超过5万,成为南方的几个中心城市之一。隋朝开皇九年(年)省入吴平县,十一年吴平县并入宜春县,十八年复置新渝县,属袁州;大业三年(年)属宜春郡。唐朝武德五年(年)撤县,分新渝东北部置始平县(临平),县西南地域为西吴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天宝元年(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属宜春郡;乾元元年(年)属袁州。宋朝淳化三年(年)属临江军。元朝元贞元年(年)因有人口5万余户,升为新喻州,属临江路。明朝洪武二年()改州复县,隶属临江府。 1.王钦若(-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2.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人。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3.黄子澄(公元年-公元年),明分宜(江西分宜)人,洪武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黄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黄子澄的无惭臣节为旧时的士子所歌颂。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4.傅抱石(年10月5日-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5.严嵩(年-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鹰潭篇 鹰潭,别称道都。《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境内,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双冠景区。龙虎山风景区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 鹰潭市有“中国铜都”之称。贵溪市江铜冶炼基地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位居亚洲最大、世界前三强的铜工业生产基地。同时是重要的黄金、白银原料产地。 1.张道陵(公元34年2月22日[1]—公元年)张天师,道教创始人。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创始人,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2.鬼谷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一说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华夏族人,常居龙虎山。 3.夏言(年7月14日—年11月1日),字公谨,汉族,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明正德进士。 4.邹韬奋(年11月5日-年7月24日),原名恩润,笔名“韬奋”取意“韬光养晦”和“奋斗”,中国记者、出版家。 5.吴武陵(?—)初名侃,信州人,一说贵溪人,一说上饶人。系吴面力之子。唐元和二年()举进士,拜翰林学士。吴元济叛,武陵遗诗晓之,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武陵数因愈献计,决贼必亡。太和初,为太学博士。后出为韶州刺史。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卒。武陵著有书一卷,《新唐书志》诗一卷,《全唐诗》并传于世。 萍乡篇 萍乡,是江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萍乡是一座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红领巾的摇篮。著名人物有:吴希、李有棠、黄海怀、朱益藩、刘凤诰、蔡孟坚、喻宜萱、吴运铎、林瑞笙、彭荆风、甘祖昌、熊泽京、甘勋优、萧嘉魁、邓贞谦、李良发、李有棻、叶新甫、喻增高、应益都、孔原、龚全珍、胡启初、柳斌、蔡正雅、彭汝容、陈述彭、简水生、彭苏萍、孔丹、孔栋、汤晶媚、刘洪彪、颜龙安、吴学周、刘恢先、刘天泉。 1.文廷式(~),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出生于广东潮州,少长岭南,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十六年(年)榜眼。年戊戌政变后出走日本。年逝世于萍乡。 2.吴希奭(年—年),字定高,号休甫,江西萍乡人。曾任庐陵主薄,湖南招讨使。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宋景炎元年(年),吴希奭响应文天祥勤王号召,组织义军,在莲花筑勤王台誓师抗元。吴希奭起兵勤王抵御外侮的事迹,已载入《宋史》。 3.李有棠(-)字芾生,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今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卒于光绪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 庐陵汉服 给你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看看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