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绿溪舒氏源流简说

世代繁衍于干洲岗前六溪的名门望族除了徐氏之外,还有一个比邻而居的大家族名叫“绿溪舒氏”。“绿溪”其实是此地的古名,后因徐氏于此发展为六分支,故又称为“六溪”或“六分里”。

绿溪舒氏的源流因其旧谱的消失而较难叙述完整,现只能根据舒氏年依据靖安向雾舒氏保存的断简残篇续修而成的《绿溪舒氏宗谱》,并结合全国舒氏族谱的基本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全国舒氏多尊皋陶为得姓始祖。皋陶相传系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是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他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他的主要功绩是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国,并将皋陶的后代封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为子爵,世称舒子。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

据史料记载,周惠王二十年(前),舒国被嬴姓的徐国所攻取;周襄王七年(前),楚国与徐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娄林之战”,群舒乘机脱离徐国控制而分别复国;周定王六年(前),楚庄王首灭蓼舒国;周简王十二年(前),楚庄王再灭舒庸国;周灵王二十年(前),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康王所灭;周灵王二十四年(前),在楚、吴两国交战之际,舒鸠国又被楚康王所灭;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被楚国所灭。失国之后的舒国子孙为了不忘故国,遂以国名为氏,称舒氏,故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始祖。

周武王

此后,舒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其繁衍的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播迁于当时楚国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又为汉高祖刘邦所灭,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因该地长期属京兆郡,故后世舒姓子孙有以“京兆”为其郡望堂号的。以后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后来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的东汉义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

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促进了北方舒姓的南迁,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日盛,从这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来分析,可以知晓舒姓已播迁繁衍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余姚、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动的身影。

安史之乱

明初,山西舒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之后到清中叶,舒姓分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约占全国汉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

奉新干洲岗前绿溪舒氏所称的郡望,按时间先后分别有三:一是平阳,二是安庆,三是绿溪,这从绿溪舒氏大祠上的一副对联“平阳派衍家声远;安庆源流世泽长”可以看出其迁徙情况。

据舒霁山年所撰《源流序》称:“大抵群舒皆本于国,国墟变而为姓,此不易之论也。考舒自有姓以来,分为四氏:蓼城舒氏,迪公之后也;荆阳舒氏,伟公之后也;弘济为城东舒氏,弘顺为城南舒氏,二舒始自鸠土,由城南有道光拜京兆尹,进封侯爵,遂名京兆舒氏;由京兆有平公,为平阳郡守,进爵平阳侯,遂名平阳舒氏。”由此可知绿溪舒氏第一个郡望称为“平阳”的原因,也是绿溪舒氏把“平公”称为一世祖的原因。

舒平生舒旸,舒旸生舒琯,舒琯生舒燮,舒燮生舒玄烈,舒玄烈生舒元舆。舒元舆(-),字升远,浙江婺州兰溪人。唐元和八年()进士,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大和九年(),唐文宗不甘为宦官仇士良控制,和舒元舆、李训、郑注等策划诛杀宦官仇士良,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

唐文宗李昂

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舒元舆等一千多人被杀,史称“甘露之变”。舒元舆之家人子女恐株连祸及,相与泣别,此后,举族散处于怀宁、海宁、玉山、奉化、余姚、余杭等地。

舒元舆九传而有舒显(-),字达元,原籍江南安庆府怀宁县,生于宋明道二年癸酉()二月初一日,少颖异好学,长登熙宁(-)进士第,任筠州高安县令,秩满,调不果,爰卜居奉新之绿溪(今称六溪),娶胡氏,生子舒权。舒显卒于大观元年丁亥()八月初三日,葬屋基上首,系奉新绿溪舒氏一世祖。这就是其第二个郡望称为“安庆”的原因,因舒显原籍安庆府怀宁县同安街。

舒显定居奉新绿溪之后,人丁渐伙,家业渐丰,三传而有舒蔑(-),字思文,娶陈氏,生邦彦、邦佑、邦干三子,从此舒氏始分枝发叶,注重子孙读书从政,声望渐隆。次子邦佑徙居龙溪,三子邦干徙居瑞城,而长子邦彦仍居原籍。

舒邦彦(-),字梦达,生而颖异,幼读书默无一语,或问之,曰:“吾自默识耳。”十五游黉序,声名籍甚。友人王从言称之曰:“梦达蕴渊源之学,抱经济之才,笔锋汹涌如大海之波涛,文气清新似青天之月露,吾当让此人一头地也。”

宣和五年(),与王从言同领乡荐,六年(),复与王从言同登沈晦榜进士第。初任益州府佐,累迁湖南抚干。所至劝农桑,击豪猾,平冤狱,清积逋,一帛不以入藏,一羊不以入厩,民甚赖之。

舒邦彦娶李氏,《绿溪舒氏宗谱》载其只生一子舒楠(-),字隆迪,行凤三,宋进士。除生、殁、葬、娶和子嗣信息之外,并无更多内容。而据同治版《奉新县志》载:“舒楠,建康乡人。

咸淳四年(),登陈文龙榜进士第,仕宦情况不详,旧志不载,《奉新县志》(同治版)据府志补入。”《奉新县志》还记载舒氏高中进士的除舒楠之外,还有一位名叫舒榉的人。“

舒榉,字惟清,舒邦彦四世孙,建康乡人。景定三年(),登方山京榜进士第,官湖北襄阳府教授。”而《绿溪舒氏宗谱》中却查无此人。既然县志、府志都言之凿凿,大概系族谱脱漏无疑。

舒邦彦八传有舒泰。舒泰(-),字尚翁,号越峰。元至正四年(),以《春秋》领第六名乡荐;至正五年(),登张士京榜二甲第十一名进士第。居父丧,一遵礼制,士大夫称之。

元代著名诗人虞集尝云:“泰行古道,不为世俗所变,而足以变时俗也。”任分宜县丞,办冤狱,却虎患,屏妖祟。欧阳玄称其“剸烦治剧之才,朝冰暮蘖之操”。

因政绩卓著,省宪方交荐,而兵难起。渠帅慕其才,欲要致之,舒泰以大义拒之,乃不敢强。次年冬,倡起义兵,诛除寇乱,而邻境残党复大至,舒泰被执,怒骂不屈,遂遇害。雍正丙午(),朝廷下旨旌表忠臣,特建祠以崇其祀。

绿溪舒氏从舒邦彦到舒泰,前后历8代共年,出了4位进士,在宋元两朝登峰造极,创造了舒氏家族的辉煌,真可谓:“四代人文成进士,千秋祀典有功臣。”

其他如宋代的“恺悌君子”舒明心、元代学博才优的舒谊、明代靖州通道训导摄县事舒侱、北京直隶真定府栾城教谕舒倬、清代的陕甘两省总兵舒基锈等等,都曾功立于当朝,名扬于后世,绳绳继继,班班可考,故列其为干洲镇名门望族之一。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整理:小余

樊明芳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