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新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擦亮绿色生态底色,通过农业招商“精挑细选”、产业培育“精耕细作”、土地经营“精打细算”、品牌创建“精雕细琢”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省、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招商“精挑细选” 要保护好全县的绿水青山,就要对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说不,这已在奉新县形成共识。在这一思想主导下,该县储备了一批特色瓜果、猕猴桃、花卉苗木、高产油茶、肉牛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招商项目向外推介。引进了一批生产设备先进、产品附加值大、产业层次高的优质农业项目。江西云飞扬生态农业园就是其中的典型。该项目由南昌客商总投资14.9亿元兴建,集蔬菜科研、育苗、展示、休闲观光和高效精致农业于一体,打造万亩级蔬果园采摘、户外环山休闲观光体验区、沿昌铜高速风光带和沿潦河农耕文化带。该公司种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有机健康蔬菜,自去年下半年入驻省行政中心餐厅、红谷滩香域滨江市场、华南城九珑府市场等各大卖场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亩独立的农业生态园基地。 产业培育“精耕细作” 为发展壮大优质米、猕猴桃、毛竹、花卉苗木、生态休闲等特色产业,该县抓规模、抓特色、抓加工、抓组织、抓服务,闯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升级路。截至目前,该县建成亩以上农业基地8个,亩以上农业基地44个;落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面积达5万亩;猕猴桃基地面积6.5万亩,年总产达4.5万吨,综合产值超4亿元;丰产毛竹林28万亩,总蓄积量1亿余株,竹产业年总产值达3.58亿元;花卉苗木面积达10.3万余亩,年产值4.5亿元,从业人员1.5万余人;油茶林面积3.75万亩,年产茶籽吨;肉牛存栏2.2万头,出栏1万头,人工种草0.5万亩。加快推进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干洲核心园建设,建成会埠亩新西尾猕猴桃示范园、新西兰农业亩现代果业猕猴桃标准园与菲乐奇果农业亩现代果业猕猴桃标准园。 土地经营“精打细算” 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把资源变成资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升级的一个现实课题。该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出台土地流转奖补制度,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出租、转包、转让、互换、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土地要素向农业特色产业、向规模种植大户、向致富带头人集中。目前,该县共建立县、乡土地流转中心17个,土地流转服务站个;耕地流转面积达16.84万亩,流转率达44.1%;流转山林面积39.98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25.1%。 品牌创建“精雕细琢” 为实现“商标富农”目标,该县着力整合优质资源,打造一流农产品品牌。该县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按国家标准规程操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精心培育农产品品牌,以优质米、猕猴桃、竹品牌为基础,积极开发“天工”“春红”“百丈山”等系列品牌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争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商标;强化品牌推介,利用绿博会、农博会等平台,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该县农产品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9个,有机农产品11个。 随着一幕幕农业供给侧改革大戏的精彩上演,奉新正迸发出蓬勃的农业农村新动能发展之势。去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28.22亿元,同比增长5.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4%;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专业大户户。 来源:宜春新闻网(顾丹陈铭金星) 图片: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