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以身殉国,愿以热血卫吾华。” 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 中国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没有先辈的热血奋战 哪有今天的和平安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第98年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一起走进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 感受革命的峥嵘岁月! 苏维埃政府旧址 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奉新县石溪办事处桐木村,为一幢青砖大瓦房,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年),该屋属“仙人推磨、三重叠进、七眼天井、穿雕装饰”,屋内共建房33间,占地面积平方米。 年大埠桥会议后,在此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此后,苏维埃政府建立赤卫队,开展土地革命,同时与反动民团清剿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当时,由肖克指挥的红军也曾驻扎在此,大大鼓舞了当地民众翻身求解放的斗志。 驱车来到目的地,可以看到,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群山环绕。地理位置极优,屋前是一片良田,屋后是小山,保证了日常生活和遇突发情况可随时撤离,为抗战做出一定的保障! 区主席办公室与会议:当年政府领导就是在这间办公室主持着苏维埃政府所有工作,年肖克大将军也曾在这间办公室办公,并且住宿。 ↓↓↓ 毛泽东同志曾在此用餐的小饭堂 ↓↓↓ 军械室:存放着许多当时所使用过的一些兵器,如马刀、大刀、军号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战斗条件的艰苦,面对全副武装配有热武器的敌人,队员们即使使用冷兵器也从未退缩。 ↓↓↓ 还有财经部、医药部等。财经部是当年财务人员工作的地方,医药部主要用来救治伤员,保管药品。 在房间里还保留了一些当年使用过的东西。从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可以看出当时环境艰苦、药品稀缺,但对于革命胜利的信念却毫无动摇。 ↓↓↓ 农具房:房间里存放了许多当年红军与当地群众共同劳作的农具,有些农具到现在当地居民还在使用。红军战时拿起武器打击敌人,非战时要跟百姓一起劳作,过得是自给自足的日子,没有军饷这一说。即使是这样的条件,红军依然保留着昂扬向上的革命主义精神。 ↓↓↓ 古老的煤油灯 ↓↓↓ 赤卫队们走过的青石板路 ↓↓↓ 关于苏维埃政府旧址 还有一个与毛泽东毛主席有关的小故事 ↓↓↓一九二七年冬,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桐木的水竹庵来了一位陌生的过客,他身材魁梧,梳着分头,身穿褪色的蓝布长袍,满脸笑容地走进瞿敬贤的庭院。瞿敬贤当时正在劈柴,见来了客人,立即放下手头的活,招呼客人坐下。客人操着浓厚的湖南口音,向瞿敬贤打听去修水的路,瞿敬贤被客人的笑容和气质深深的吸引。一阵寒暄后,瞿敬贤身背18把竹片火把,彻夜送客人去了修水黄港,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才回到家。一进家门,瞿敬贤的女儿(那年6岁)赶忙迎上去,瞿敬贤急忙把系在身上的芦花围巾解下来,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客人送的纪念品,临别时客人还说,将来有事可凭这条围巾去找他。瞿老拿着毛巾爱不释手,左看右看才发现围巾的一角上绣了“毛泽东”三字。 (以上资料据瞿金秀,胡申冬等百岁老人讲述) 该栋房屋年石溪苏维埃政府建立时全部被租用,当时石溪苏维埃政府逢年过节为避免反动民团围剿,不打爆竹,不挂灯笼。这个做法直至今天在这里居住的谢氏后裔仍保持至今,他们为的是永久纪念。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