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番薯的传说

红薯,奉新本地人叫薯古,客家人叫番薯。为何叫番薯?里面有故事。

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进入奉新西北部山区后,搭棚住家,垦地种粮,艰难地生存下来。

当时柳溪温沙坪客家人里面有个叫万荣公的先人,他不满足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总想出去做生意。

起初,他只是做些小买卖,采些大山里的杨梅、杨桃梨、栗子拿到山外去卖,后来又卖药材、土纸。先在本县买来卖去,再到它州外省,后来又过了长江,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竟被他倒腾到番邦(内蒙)去了。

万荣公到了番邦,虽然生意做的很顺手,却水土不服,身上不是这儿难受就是那儿不舒服。

没过多久,他又得了个怪毛病: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不把肚子撑得滚瓜溜圆不放碗筷。可是只进不出,四五天才蹲一次茅坑。而且不蹲上几袋烟功夫不出恭,好不容易拉出来了,却像一粒一粒的兔子屎。

有一次一个番邦人见他蹲在茅坑里那比妇女生崽还苦的样子,便送了几只当地人种的土瓜给他,番邦人说你把它生吃了,就不会再拉“兔子屎”了。

万荣公说:“这个东西很像我们老家种的脚板薯,可是脚板薯不能生吃的呀?”

番邦人说我们这种土瓜生熟都能吃。万荣公咬了一口,甜津津的,而且十分爽口。于是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吃完了,到了傍晚,果然就痛快淋漓地上了一次茅坑,顿时觉得身子要多舒服又多舒服。从此这种土瓜成了他三天两头的主食。

万荣公在番邦赚了个盆满钵满,要返回老家了。临走前他要那个番邦人卖几个土瓜给他,说带回去做种,让家乡人也种植这种东西。可是番邦人不敢卖,因为番邦人闭关自守,严禁客商携带任何本土产品出关。

万荣公想啊: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让家乡人种植多可惜啊!得想个法子呀?突然他想起有些瓜果只要插根枝条就能长苗,也许这种土瓜也可以哩。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到那个番邦人的地里,扯了一根长长的土瓜藤系在腰上做裤带。过关时,守关的番兵连问也没问就让他过去了。

万荣公一回到家里,就取下腰上的土瓜藤,叫媳妇剪成一截一截插到地里去。没过几天,藤上果然生出了嫩绿的新叶,在夫妻俩的精心培育下,到了秋天,一个接一个的土瓜从土里拱了出来。

他俩将挖出来的土瓜送给左邻右舍尝新鲜,人人都说味道好。第二年春上,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土瓜。后来他们还发现,这种土瓜不仅生熟可吃,而且可以晒片、晒丝、磨粉、熬糖…..做成各种风味小吃。由于这种土瓜来自番邦,又有点像当地的脚板薯,于是客家人干脆叫它“番薯”,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叫哩。

作者简介

龙江河:奉新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新故事创作与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短篇新故事作品一百多篇,获国家、省级奖励三十余次。

欲获取《故事里的奉新》

想参加龙老师小提琴讲课

请联系: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