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莫以奉新远,江山多胜游”有着两千两百多年文化底蕴的宜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在宜春有座小县城叫奉新,那是我可爱的家乡…… 有一条哺育了世世代代奉新人的母亲河——潦河,潦河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穿行奉新境内百余公里。潦河之上有几座连接奉新县城两岸交通纽带的大桥。 在这些奉新桥梁中,我印象最深、最有感情的只有两座,除了我们村口那座已经倒塌的桥,还有就是这座已经翻建了近十年的奉新上桥了。我家住在城南,小时候会跟着奶奶进城卖菜,后来就进城读高中,那时候不知走过多少次老上桥。老上桥桥面窄,所以只能允许行人和自行车、摩托车通行。不过那时候也几乎没有几辆小轿车,小车通行一般都是走奉新下桥。 在我模糊的印象中,记得奉新的老上桥是大概年左右,一次大水过后,桥面就开始出现裂痕的。那时我读高中,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老上桥,桥面有了裂痕后,桥两端就用木杆拦了起来,但当时老上桥是奉新的交通要道,来往的人非常多,虽然拦了起来但当时穿过栏杆走危桥的人还是很多。当然我也走过,记得那时桥面石板块中间的缝隙非常大,从石缝中还可以直接看见河面,走过的时候也会觉得心惊肉跳。那时候大水已经退去,河水也已变清,因为交通工具有限,很多靠双腿走路的人不想绕路走下桥,为了图便利只能冒险从危桥上过河。为了阻止来往的行人,就在桥两端砌了两堵围墙。自从砌了围墙后,几乎没有人再从危桥上过河了。后来断桥边就有了渡船,犹记得那时候过河一次的费用是五毛钱,那时候坐船过河的人其实也不少,不过也有为了省钱绕道从下桥过的。有几次上街我跟我妈也绕道过下桥,那时候沿河南路正在修建,每次过时都会看见工人们在施工,那时的我目睹了奉新沿河两岸一点点的变化。封桥后,大概在年左右就重建了现在的奉新上桥。关于老上桥我还有一件印象特别深的事,记得高中一个晚自习后,我不记得那天晚上我为什么非要回家。上完晚自习,天已经很黑了,我走路来到桥边,不知道怎么过河。当时天那么晚了,河边已经没有了渡船,想要过河只能绕道走下桥,可是我不想绕路走那么远。心一横,我竟然扶着桥杆从桥外翻过围墙,走在桥中间,头顶只有些许月光,桥缝隙中透出水波粼粼的河面,看着有些许下沉的桥面,并没有觉得特别害怕,我也不知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我哪来的那么大胆子。走到另一侧的桥头,我依旧扶着桥杆从桥身外翻过墙,回家后我也不敢告诉父母我翻墙过危桥的事。 后来才知道,我当时虽然表面不害怕,但还是心有余悸的。因为从此后很多次梦到关于潦河涨大水,老上桥突然倒塌的梦境,我想那应该是那晚走危桥留下的潜在心理阴影吧!高中毕业后,我呆在奉新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再后来回奉新结婚后,也很少走路过桥进县城,所以对新上桥的桥面、栏杆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反而时常想起老上桥,想起小时候走过的桥面,摸过的栏杆……我想可能自己越长越大,承担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反而十分怀念小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吧!关于奉新的老上桥,你们有印象吗?或者也有什么难以忘记的故事?欢迎到下方留言留下你们印象中老上桥的故事或者你们关于老上桥的记忆…,如果你有老上桥的照片,如果能分享给奉新的网民,那我代表他们先谢谢了...(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因找不到所有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