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奉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胡东访谈记者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重点在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奉新县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上,形成了“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的四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胡书记能具体谈谈什么是四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吗? 胡东奉新县把社区管理职能从城关镇剥离出来,设立专职指导、协调、管理社区工作的社区党工委(社区管委会),从事基层党建、社区服务、信访维稳、民生工程等工作,将4个社区细划为14个社区,设立个居民小组和个楼院,形成了“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的四层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达到个,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小区,实现了“人在格中,事在网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格局。 记者我们知道,在社区治理模式中,奉新正在全力打造“三个二合一”工程,那么什么是“三个二合一”工程呢?它又有什么特色? 胡东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三个二合一”,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一是实现“百米服务圈”与网格化服务二合一。以户数不超过户、服务半径不超过米、居民步行10分钟内有服务网点为标准,建立服务圈个,1个服务圈对应1个网格,实现“百米服务圈”与网格化服务二合一。 二是实现小喇叭与协警二合一。城区小喇叭由居民小组长和楼院长组成,协警由县公安局配备,作为社区巡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社区居委会都有3支以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小喇叭分队和1名协警,每天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一边广播,一边巡逻。 三是实现志愿服务“”和平安志愿者二合一。整合社会各种志愿服务资源,设立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开通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群众诉求处置效率。 记者 奉新县始终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请问胡书记,我们是如何做到“三治融合”的,它取得了什么成效? 胡东奉新县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首先,我们直接从乡镇、县直单位遴选14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副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开选拔77名乡镇干部到社区工作;同时,公开选聘名居民小组长、名楼院长。按照1个居民小组设立1个网格的要求,由居民小组长兼职网格员,实现网格化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其次,在每个社区设立法律顾问工作室,接受居民法律咨询,为群众上普法课,全程参与突发性群体事件、重大民事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等事务处置。“有疑问找律师”理念深入人心,信“法”不信“访”蔚然成风。 再次,不断开展“居民道德提升工程”建设,引导社区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我们先后有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2名居民小组长被评为“中国孝亲敬老模范”,宫保地社区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记者奉新始终坚持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对于风险风控,奉新有什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胡东我们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做到“三早”,实现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社区研究制定便民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错时服务制、民事处理销号制、居民满意问效追责制“五项机制”,解决了谁去服务、服务什么、服务成效等问题,做到“居民诉求全响应,社区服务全覆盖,保障措施无遗漏”,实现矛盾风险早防范;组织全县政法系统党员深入社区、深入楼院,广泛听取民情、民意、民声,全面拓宽社区民意反映渠道,做到各类问题早发现;县级领导每年到挂点社区不少于4次,指导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好“共驻共建”活动,分类解决好群众集中反映的各自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防止小矛盾转化为大纠纷,做到早处置。 来源:记者吴天寿编辑:夏侯婷编审:谢芳芳监制:杨娟小布想和你交朋友,9大家都在看 ?人民日报刊发易炼红“两会声音”:真抓实干,实施统筹之策 ?宜春公布一批人事任免 ?10个关键词帮你把握年中国经济走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