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石村扬名显文才 在明清两朝,江西省奉新县有一个声名卓著的显赫家族,它就是奉新北乡(今宋埠镇)锁石村的帅氏家族。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录全国古代帅氏人物8人,其中5人就出自奉新锁石帅承发一家。清朝康熙间著名评校家何焯在为帅家相的《卓山诗集》写序时称:“豫章素称人材之薮,而贤哲聚于一门者,奉新帅氏称盛焉。”“帅氏一门,贤哲代兴,石柱公以下,自子而孙,自孙而子,如乌衣门巷,封胡羯末,更仆难数。” 文中所称的石柱公即帅承发。帅承发之上有伯父帅众,帅承发生帅我,帅我生帅仍祖、帅念祖、帅绳祖、帅光祖,帅仍祖生帅家相,帅念祖生帅家骏。据《奉新县志》(同治版)统计,这个家族先后共有31人中了举人,还有10人高中过进士。由于帅氏家族的家学渊源,公孙父子均好诗文书画,著述颇多,清光绪年间,其族裔帅之宪把先贤的著作汇集在一起出版,取名《帅氏清芬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的就有帅我、帅仍祖、帅念祖、帅家相4人的部分著作。 帅众,字我一,别号五实,系帅承发之伯父,帅我之伯祖,奉新北乡锁石村人。《明史·叶向高传》有如下记载:“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帅众何人?何以要指斥宫禁?查《奉新县志》(同治版)可知:他万历二十二年()举于乡,数困公车,折节读书,于万历四十四年()登钱士升榜进士第,初授浙江淳安令,一以清净为理,与民休息。淳安俗例有灯米银三百余两,吏抱以进,立却之。尝衣一褐,捉襟肘见,吏呈新褐一端,即拂然怒曰:‘汝曹敢我尝也?’笞而还焉。调金华,临行日,父老哭送拥马首不得行。金华俗溺女,众下车即首禁之,全活甚多。淳安去金华百里,许民常负土仪拜见,堂下如家人礼。后以擢行,民挽之如前。两邑俱立祠祀之。天启时,以治行擢浙江道御史。时逆珰魏忠贤擅政,众抗疏指陈时政,语侵魏忠贤和嘉靖帝,被贬谪到保定,都御史邹元标见其疏,叹为真御史,邀请九卿,力为申奏,首辅叶向高也密折申报,嘉靖帝才把帅众从保定召回。继而巡视长芦盐课、西宁茶马。崇祯初晋太仆寺卿,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丁内艰归,卒。祀金华名宦。康熙五十六年()祀乡贤。”其曾孙帅仍祖在为其作传时写道:“盖自公历台省以来,以天下为己任,批龙鳞,劾权贵,直陈时弊,剀切真挚,言人所不敢言,直声震天下。中朝悉为公危,而公之正直不阿甚笃,真可谓社稷之臣矣!”刻有奏疏2集、书稿12集藏于家。留传至今的奏疏有著名的《图治疏》、《直陈时事疏》和《乞终养疏》。 帅承发,字周长,号石柱,帅众从子,奉新北乡锁石村人。《奉新县志·帅承发传》(同治版)载:“家贫力学,刻苦自励,尝冬夜不能具火,以敝簏置败絮,纳足其中,诵琅琅达曙,众见之,叹曰:‘亢吾宗者,是儿也。’弱冠为诸生,受知于督学侯炯曾,拔第一,食饩。顺治十一年中乡试第七名举人。闱墨出,与临川徐澄、万春溶齐名。再上计偕不第,归筑水心园,聚徒讲学,诸生从游者常数十人,如陈言吉、刘应棠、帅士元、蔡若桂,皆其高足也。清初文风尚沿明季,好为艰险奇僻,至不可句读。承发痛矫其弊,后学翕然宗之,风气为之一变。生平制行严谨,取与不妄。晚得目疾,益键门不出,诸以诗文来者,令自诵之,口为评驳,无不当其心而去。诗在陶、谢间,与子我俱有时名,称大小帅云。”帅承发一生以课士著述为业,著作有《墨澜亭集》1卷、《越吟草》1卷、《淇园草》1卷、《燕吟草》1卷、《寤言诗》1卷、《龙泉书院新编》2卷传世,虽未尝出仕,但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 帅我(-),字备皆,号简斋,帅承发之子。《奉新县志·帅我传》(同治版)载:“幼有至性,父尝得危疾,医莫能疗。我焚香告天,愿以身代。夜梦神语:‘胡不食松节?’寤,检医书视之,果秘方也。一服而瘥。人以为纯孝所感云。”他少年时期就工诗,尤擅长古文,出语惊人。读书勤奋,每天都要背熟一万字以上的文章。其父由于他是独子,非常疼爱他,尽量防止他用功过度。可帅我私藏火种,等父亲睡着了,便偷偷起床,挑灯再读,一直读到深夜,已是习以为常。帅我生于书香门第,家藏万卷,加上他的努力,所以到成年时就已“淹通群集,才藻焕发,又益自刻厉,名大振”。到康熙十四年(),由于他古文写得好,得到督学邵戒之先生的赏识,拔在童生试的前茅。商邱宋荦任江西巡抚,汇集13郡士子,考作诗和古文,又拔帅我为第一,并且还“延之幕中,甚礼异之”。康熙五十年(),应顺天府乡试中举,座师是赵申乔。赵对人要求很高,一向很少称赞别人,唯独深深推崇帅我,曾对人叹曰:“吾不喜主京兆,喜得帅生耳!” 帅我性情恬淡,不慕荣利,不肯做官。在京师待了三年,考取了内阁中书,只蜷局在一个小寺中,杜门屏迹。在朝名公巨卿争相招致,他都谢绝了。康熙五十一年(),帅我参加礼部试,一天,有个贵人邀他去饮酒,酒兴正浓,主人屏退左右侍从,刚启齿谈到钻营私人功名前途之事,帅我立即严肃地拒绝了。回去之后,他对最要好的朋友说:“吾为诸生,耻奔竞,岂耄而失节耶?”雍正元年(),皇帝诏举孝廉方正之士,赐六品备用。江西13郡共同举荐的名单中有帅我在内,江西巡抚白潢正准备以此上报,可是帅我却三次具文力辞,巡抚白潢只好作罢。 帅我在学术上的成就,帅仍祖在《简斋公行状》中是这样评述他父亲的:“溯其为学,自十三经、廿一史并秦汉唐宋各大家,无不融会穿贯,以及天文、地理、河洛、宗门、道藏,下逮医卜星相,亦淹通博洽。及其发为文章,原原本本,光昌博大,直抒其胸之所见,而不为剿袭、摹捉之陋。” 《南昌府志·帅我传》还说:“我攻书法、绘事,尤明医理。”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实在罕见。 现在且简略地提一下他行医、作书、绘画的事。他是怎样学起医来的呢?一次,他父亲病了,就医不见效果。于是他发誓要学医,诸如《素问》、《灵枢》等书,无不通晓。一天,乡里有个垂死的病人,家属踉踉跄跄跑来求他看病,帅我看后只开了一剂药就起死回生了。从此以后祁寒溽暑,白天黑夜,凡有人上门求医,必往就诊,不辞劳苦。即使是贫民百姓,也慨然答应,毫不例外。他医术高明,只要是有治好可能的病人,一经他治疗,便药到病除。 从书法来说,他喜欢作真、行、草书,出入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融化颜真卿、李北海诸家。从绘画来说,他喜欢水墨画。凡枯木、竹石、花鸟、禽兽,都画得别致。画兴浓时,终日不倦。虽然画得很多,但不轻易给人。倘遇他认为不合适的人,虽其人千方百计乞求,终不肯给他片纸只字。 帅我著有《墨澜亭集》2卷、《帅子古诗选》4卷、《简斋诗文集》8卷。《墨澜亭集》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存目,作如下介绍:“《墨澜亭集》,国朝帅我撰。我字备皆,号简斋,奉新人,康熙辛卯举人。江西古文,自艾南英倡于前,魏禧等和于后,踵而起者,虽所造深浅不同,而大都循循有旧法,是集亦其一也。旧刊版于南昌,所载未备。雍正乙卯,其子念祖属徐廷槐汇取巳刻、未刻诸稿,裒为此本,凡一百四十篇。”徐廷槐在他给这本集子写的跋文中说道:“旧刻稿版存南昌。流传者尚尟,未刻者多散失,其幸存者若干。乙卯岁兰皋师命槐以校订之役,因合新旧未已刻类萃为集,共计篇目一百四十,序三十七,书十七,记六,说三,跋、书后十二,杂录二。”其集内容,于兹可见。 帅我是稍后于侯方域(-)、魏禧(-)的清初散文作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尧峰文钞》云:“古文一派,自明代肤滥于七子,纤佻于三袁,至启、祯而极敝。国初风气还醇,一时学者始复讲唐宋以来之矩矱。”这就是“循循有旧法”的具体内容,综合前面所引《简斋公行状》中的话“自十三经、廿一史,并秦汉唐宋各大家,无不融会穿贯”来看,帅我散文产生的渊源、社会背景,及其风格特点,已经可以想见。帅我实属唐宋派散文作家。其代表作有《水心园记》、《石溪瀑布泉记》、《龙潭记》等。 帅仍祖,字宗道,号介亭山人,帅我长子。他是帅我4子中唯一没有中举而名列辞典和省志、而作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的人。《奉新县志·帅仍祖传》(同治版)载:“七岁丧母,事继母如所生。父课之书,有疑难,辄以己意辨难,皆有特解。十岁能诗,年十五已裒然成集矣。其祖、父咸以文章敦槃州里,仍祖承家学,益以才华自负。困童子军二十年,诸弟登甲、乙榜,而仍祖蠖落如故,乃叹曰:‘功名有命,勿可强也!’取所为制举文燔之,榜所居曰‘嗜退山房’,键户读书,终日啸咏。性孤介,与人少不合,辄面斥之。诸弟虽成名,事之如严父。家贫甚,萧然壁立,而取与不苟。雅善岐黄术,富贵人非以礼延之不往也。嗜茶,尝自比卢仝,著《七碗子传》以见志。诗托体孤高,寄兴遥渺,时人比之贞曜先生云。”著有《介亭文集》、《嗜退山房稿》、《尺木轩诗文续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嗜退山房稿》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帅仍祖撰。仍祖字宗道,号介亭山人,奉新人。是集,乃仍祖自编其康熙癸巳、甲午二年所作,凡诗二卷,文三卷。” 帅我次子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袁枚《随园诗话》卷20中有如下记载:“江西帅兰皋先生,名念祖,督学浙江,一时名宿,都入网罗。”“帅公来时,余年十九。考古学,赋《秋水》云:‘映河汉而万象皆虚,望远山而寒烟欲起。’公加叹赏。又问:‘国马、公马’何解?余对曰:‘出自《国语》,注自韦昭。至作何解,枚实不知。’缴卷时,公阅之,曰:‘汝轻年,能知二马出处,足矣,何必再解说乎?’曰:‘国马、公马’之外,尚有‘父马’,汝知之乎?曰:‘出《史记·平准书》。’曰:‘汝能对乎?’曰:‘可对母牛。出《易经·说卦传》。’公大喜,拔置高等。”“后帅公为陕西布政使,窜死台上,余赋五古哀之,末四句:‘青蝇宦海飞,白骨沙场抛。何当抱孤琴,塞外将魂招。’”《随园诗话·补余》卷一载:“十九岁受帅兰皋先生知,食饩。感知己之恩……近在汪松萝《清诗大雅》中得帅公《春园》云:‘群香多扑鼻,空翠总沾衣。良以得春趣,因之忘世机。径幽当晓寂,禽小见人飞。我意适如此,看云何处归?’又《秋信》:‘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沾泥。’《弹琴》云:‘耳边犹有韵,空外绝无声。’” 从以上记载可知,袁枚对恩师帅念祖是感恩戴德的,袁枚后来成为乾隆时的诗坛巨擘,是与帅念祖的赏识、教育、鼓励、提拔分不开的。 帅念祖年少为诸生时,曾就读于南昌豫章书院,与周学健为连璧,有个堂友刊刻豫章书院课艺时,只选了帅念祖和周学健两人的,题名叫《帅周合稿》,当时士子没有不诵习的。康熙五十九年()中举人。雍正元年(),登恩科于振榜进士第。他初次出仕是发往湖广任知县。甲辰()被皇上引见,雍正皇帝特下了一道圣旨:“帅念祖气度不同,以知县用甚属可惜。卿等可于乾清门将伊考试,并询问汉九卿有知道他的么,着具折保举请旨。”于是相国朱轼,少宰黄叔琳、史贻直,司马李绂等具折公保。钦命试题是《赋得所乐在人和》。考试那天,皇上赐笔墨、食品,表示礼待。试后,即蒙恩旨,着以庶吉士用。散馆授编修,参与《一统志》的修纂。甲辰引见,这对帅念祖来说是件大事,他作有《癸卯捷南宫后,历荷恩遇,恭纪六首》,其二云: 苑钟声晓入蓬莱,昨夜传呼引见来。 百里自知难称职,九重那意更怜才。 日华和煦临高殿,天语殷勤出上台。 顷刻鹓斑交荐牍,孤根何以答滋培! 他自注云:“先奉王大臣拣发湖广,以知县用。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吏部带领引见。随蒙宫傅大冢宰高安朱公、宫保大司农桐城张公、少宰宛平黄公、钱塘沈公、溧阳史公、少宗伯蔚州李公、少司马临川李公具折公保。” 帅念祖改任御史,迁给事中。庚戌()分校会闱视学浙江时,奉诏举博学鸿词,念祖所举,皆知名士,袁枚即其一也。雍正八年(),迁陕西布政使,再护理巡抚事,缘事谪军台,卒于戍所。 帅念祖工诗,著有《树人堂诗》7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并介绍云:“国朝帅念祖撰。念祖字宗德,号兰皋,奉新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缘事谪戍军台,殁於塞外。是集前有何焯《序》,称念祖塞上所作,有《多博吟》,今未见。此七卷则念祖官陕西时所自编也。念祖以时文鸣一时,务以幽渺之思,摆脱陈因,其诗亦清刻不俗。”何焯在序文中评曰:“今读是集,先生未遇时,《赠梅》、《翔鹤》诸诗,托物见志,风致潇洒。”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帅氏清芬集》,已经把《多博吟》一卷也收进去了。卷末有山阴何晫念跋云:“兰皋先生出藩西秦,谪居塞外风干草枯之地,极目萧条,思从中来,每一诗成,宜其激昂歔欷,慷慨悲壮,入于少陵沉郁之词而不自知。乃手辑自制《多博吟》一帙,寄付阮铨部卓山。卓山贻予点阅。其诗九章,惟记彼地之风土时事,琐屑捃拾,澄淡精莹,饶有晋唐风格。即古称鲍明远、岑嘉州,工为边塞之辞,无多让焉。” 帅念祖还善绘画,且是指墨画之高手。张庚在他的《国朝画征录》说:“(帅念祖)以指头墨作花草,间作山水。”《奉新县志》(同治版)也说:“国朝指头画始于铁岭高其佩,念祖继之。”可见,帅念祖是继高其佩创指墨画之第二人。 帅绳祖,字宗业,号苍岚,帅我三子。《奉新县志·帅绳祖传》(同治版)载:“少与诸昆弟同学,以敏悟称。及长,资器岸异,才华英发。居童子中六冠其军。年二十余为诸生,试必高等。厌时近章句学,励志以功名自树立。尝襆被走京师,历览燕赵诸形胜,所至赋诗怀古,慨然有登车揽辔之想。逾年无所遇,雍正十年归应乡试,与弟光祖、侄家相同领乡荐,一时有三凤之目。公车报罢,以母老不复出,家居以孝闻,待昆弟友爱,好交游,家徒壁立,而宾从燕会无虚日,与人处无贤否,皆厚待之饮,助其困乏。家坐是益贫。初,新建周宫保学健与绳祖为布衣交,知其才,至是为河督,遣人招之,留淮数月。会川酋骚动,绳祖赴京,遵例具呈,运米至阁部,议以即用知县,议叙未及用而卒。工诗,能草、楷书,尤留心篆籀之学,摹刻印文有秦汉间意。著有《宜雪廊诗集》、《燕秦游草》、《焚余小草》等。” 帅光祖,字宗文,号药房,帅我四子。他也曾肄业于豫章书院,雍正十年()领乡荐。乡举30年后,乾隆二十八年(),登秦大成榜进士第。性沉稳,攻书至老不辍。擅长写骈体文。乾隆十五年()修《奉新县志》,人物志部分均出于其手。选临江教授,未任而卒。著有诗文十余卷。他与清代诗坛上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蒋士铨有深交,互有赠诗。 帅家相,字伯子,原字璞山,号卓山,帅仍祖子。《江西通志》有传。他自幼聪慧,7岁能诗。及成年,声誉大著。雍正十年()归应乡试,与叔绳祖、光祖同领乡荐,甫弱冠即中举人。乾隆二年(),登恩科于敏中榜进士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选《皇朝文献通考》纂修官,分校《明史》,后授吏部文选司主事。乾隆十八年(),充江南乡试同考官,后出知广德州,值州境荒,请发帑按户赈恤,民获大甦。据说,州有潢水塘,澄浊视州官贤否。在宋朝范仲淹治理这个州时曾澄清一回,后来在家相做州官时始再澄清。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之说,但从此可以看出当地人民对帅家相的评价之高。后改知蔚州、深州。乾隆三十三年(),擢知广西浔州府,一年后左迁,赴都应选,病卒于途中。 帅家相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清曾燠所辑《国朝江右八家诗》推帅诗为第一家,计选诗73首。评曰:“与从父念祖有大小帅之目。所著《三十乘书楼诗集》,诗格一祖少陵,沉着处颇不减。”他学诗以杜甫为宗,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而意在得其精髓。他的诗“诸体取裁丰赡”,“出入风骚,尤长于七言,才调鲜华,涉笔浑浑入古”。他一生早年周游四方,后出为地方官,出塞入边,走了很多地方,故诗中常借山川风物以抒发激昂慷慨之情。他的诗集名《卓山诗集》,又名《三十乘书楼集》,周学健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并有简单介绍:“《卓山诗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帅家相撰。家相字伯子,奉新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浔州府知府。是集又名《三十乘书楼集》,中多改窜之处,盖犹其自订之原本也。”其实,该书成集出版是颇有原因的。 乾隆三十三年(),家相在广西浔州府官署时,其子帅焕因就刊刻属邑《桂平县志》完功的方便,请求将其父的集子付印,家相说:“古来有著述之人,总是把他们的著作‘藏诸名山,传之其人’,你为何如此急于求成以自炫呢?”帅焕再三请求,他又说:“我一日不死,则一日不刻!”因此,诗稿在他生前始终没有出版。到嘉庆二年(),帅家相已去世20多年了,他的儿子帅焕年将70,已是风烛残年,才下决心把《三十乘书楼集》刻印出来。帅焕在跋文中说:“虽前御纂《四库全书》曾蒙采入,而尚未有刊本行世。焕年且七十,风烛是防,其抄稿两弟(燧、照)处固各有所存,先大人精神自是千古,然焕之责庸可谢乎?于是将外父舒慕庭先生赠妇之田,售为刻具,而诸君子并踊跃襄助之,集始得竣。呜呼!此又焕之所感佩不忘者也。”帅焕出版的是嘉庆二年()家刊本16卷,咸丰五年()毁于兵燹。光绪八年(),新建茂才胡朋在南昌书摊上购得《卓山诗集》抄本12卷,帅之宪便据此于光绪十一年()重刊,这便是现在传下来的本子。 帅家骏,字冀北,号松田,帅念祖子。《奉新县志》(同治版)载其乾隆九年()17岁时领乡荐,工诗词古文,兼精隶篆、山水、音律之学,试令东粤,巡抚李公湖稔其才,委署潮州府南澳同知。海澨多盗,家骏以明干著,盗累弋获,得其情而哀矜之,未尝骫于法。补陆丰知县,有讦讼者,每以义理譬解,屏绝苞苴。曰:“吾父为方伯,不敢以不肖坏乃清白也。”卒于官。著有《松田诗文稿》、《工尺新书》。 帅氏一门,贤才叠出。康熙、乾隆之世已名闻全国。道光间,又出了一名探花帅方蔚。 帅方蔚(-),字叔起,一字子文,号石村。《奉新县志》(同治版)载:“(帅方蔚)资性英敏,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十岁能属文,长老见者,皆以为远到之器。年十四,出应有司试,学使黄冈李小松侍郎见而异之,擢第一。入县学,称为晏同叔一流,人盛为延誉,由是知名诸公间。巡抚江宁秦芝轩侍郎闻之,延入节署读书,与长君远亭、兵部耀会、次君修亭、工部念会,同受业于上元梅孝廉。孝廉江南名士,博学多才,而节署多藏书,方蔚益肆力研寻,自二十四史旁及诸子、文选之属,手录成帙,累数百卷,学日益富。”他于嘉庆十五年()中本省乡试举人。道光六年(),会试中式,高中殿试朱昌颐榜一甲第三名探花。皇帝殿试对,读卷大臣当涂黄勤敏以为:“是卷古茂渊懿,出入《史》《汉》,为近三十年所未有以视。”太傅曹文正及同事王文简诸公,交口称誉,拟第一进呈。关系密切光皇帝以书法不工改为第三。当时京城盛称方蔚对策,家竟传抄,京师几为纸贵。以一甲进士授职编修。八年()发放山东任副主考,结束后升任迁湖广道监察御史。在任上,因为稽查禄米仓案有功,被朝廷记一等功,并晋升一级。后转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督理五城街道,巡视南城。命掌京畿道事,因病告归。家居多暇,倡捐登瀛集,购置租产余石以惠后学,凡举人会试、诸生乡试、童生小试,都由登瀛集赠送盘费、卷资。又捐建广华堂,置租千石,送入县学,为文武新生束修,及拨府新生,每名送府学束修八千。自是奉新新进诸生不复自备束修。同治九年()重宴鹿鸣时,巡抚刘坤一聘帅方蔚主修省志,本邑聘主修县志,十年县志稿成,无疾终于家。著有《咫闻轩诗稿》、《咫闻轩剩稿》、《紫雯轩馆课》、《帅太守稿》、《词垣日记》、《咫闻轩遗稿》等,收入《帅氏清芬集》中。 综上所述,江西一省,名门望族不少,但如奉新帅氏一族公孙父子诗礼传家、贤哲代兴、簪缨奕叶者不多。本文所引资料虽多出于族谱、地方志,但也是国史的补充和佐证。笔者撰写此文,权为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全国专家的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