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奉新习俗之节令习俗 (6)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旧称“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天贶节”。这一天,民间有赶庙会和避暑游玩习俗。 这一天也是洗晒节,读书人曝晒书籍,农民曝晒稻谷,妇女曝晒衣服,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和虫蛀鼠咬。 相传这一天晒过的东西,虫子不会蛀食,有“六月六日晒衣物,不怕虫咬不怕蛀”的说法。同时,这一天还讲究吃,有“六月初六,吃鸡吃肉”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庙宇拆除,赶庙会习俗已除,但曝晒习俗仍在。 (7)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的这一天叫“盂兰盆节”,也叫“盂兰盛会”。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 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都会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贻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该日也是道教三官中的地官诞辰日,故人人祈求“地官赦罪”。道观会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各家各户为了让祖先在地府能过得好一点,都要备酒肉、点香烛、烧钱纸。钱纸多折叠成封,封皮上写收“钱”人姓名、地址和寄“钱”人姓名、时间;钱包多叠联在一起,打上“合同”字样,另备“车夫力士”搬运力资,不必上坟,只到临河或路口处一同焚化即可。 临河地区放河灯,目的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一度被当作迷信活动而被取缔。改革开放后,传统节日被逐步恢复,奉新中元节的“烧包”祭祖习俗又蔚然成风。 (8)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这一天,家家打麻糍,备月饼。晚上,摆设香案等待月出,合家老小围圈而坐,一边赏月,一边吃饼,一边饮桂花酒。亲友之间互赠月饼。建国后,设香案待月之俗已不存,但赏月、吃饼、庆中秋之俗仍然盛行。 (9)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最大的阳数,两九相逢,故九月初九为“重阳”。该习俗肇始于先秦,成型于汉代。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明清时代,奉新有家家户户饮茱萸酒,吃重阳糕,佩戴菊花以消灾避邪的习俗;县城居民都要到狮子山“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饮酒、吃糕、戴花、登高之俗不存。年5月,奉新县人民政府颁发《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每年九九重阳节为敬老日,举行各种敬老活动。”各单位一般都会召开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或组织老同志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10)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该日是道教三官中的水官诞辰日,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降临人间,根据考察情况,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奉新古时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旧时俗谚有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新中国成立后,道教衰落,该节日已自行消失。 作者简介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