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生活习俗之⑷裹粽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奉新城乡百姓都要裹粽子,它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是中国南方为祭奠投江而死的屈原而诞生的。这一天,人们会互赠粽子,作为节日纪念。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四只角而得名。因其历史悠久,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风味的粽子,如广东的咸水粽、浙江嘉兴的肉粽等等。奉新的粽子按是否使用碱水,可分为白粽、黄荆粽;按用馅不同,可分为豆粽、肉粽;按形状不同,可分为单个粽、驮崽粽。 粽子的制作方法各地大同小异:裹粽子之前,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粽子的类别,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必备的材料有糯米、箬叶(即粽叶)、棕叶(或棉线)、黄荆草灰、馅料。糯米是裹粽子的主料,选择头年的新鲜糯米,用温水浸泡一夜即可。箬叶(即粽叶)是包裹粽子的材料,箬叶的大小决定粽子的大小。 棕叶即棕树叶,选择长而新的棕树叶子,去茎,置锅中煮沸,取出晾干,即坚韧无比,用于作扎粽子的绳子,无棕叶亦可用其他棉线代替。黄荆草,又名五指柑、土柴胡,落叶灌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复叶呈掌状,通常5出,生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的向阳山地,有祛风、除痰、行气、止痛、驱蚊之功效。 将黄荆草烧成灰,用纱布包住草灰,将沸水倒入灰中,过滤后流出的水,即是绿色天然的食用碱水,颜色呈纯黄色。有的人贪图方便,使用化学纯碱浸泡糯米,虽然颜色是黄的,但少了纯天然的清香,且多食恐于人体有害。将黄荆草灰水倒入浸涨的糯米中,搅拌均匀,此时的糯米呈纯金黄色。馅料有煮熟的红豆、黄花、猪肉、红枣等,可根据各人喜好而自由选择。 准备材料的过程是麻烦的,而裹粽子的过程是简单的。先将箬叶两片,反面背对背颠倒叠放,从约五分之二的地方卷起成一个圆锥型斗状,注意锥底要密封,否则会漏米,再用调羹将糯米和馅料舀入斗内,不可太满,否则会“爆箍”,用筷子将糯米和馅料插紧密实,再将突起的箬叶回折,用棕叶横扎一道,即成一个四角粽子。置大锅内烹煮约一个小时左右,粽子即熟。 剪断棕叶扎线,剥开箬叶,一只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粽子即现眼前,接下去便是大快朵颐的吃粽子的过程,全国一样,毫无特色,恕不赘述。 生活习俗之⑸抽旱烟 山区客家成年男子多爱抽自产自制的旱烟,又称“黄烟”。制作过程是:摘取自种的叶大肉厚的鲜烟叶,用篾编的“烟搭”夹紧,晒干后去筋撕碎,以茶油、白酒喷之,揉匀后折叠成块状,装入木制的“烟架”尖紧。 待变黑出油后,即可用刨子或柴刀刨成烟丝。烟丝色泽金黄,油香扑鼻,故名“黄烟”。烟具有烟筒、烟袋、火镰、纸煝等。烟筒一般为竹制,取蔸大杆小的山竹连根挖起,用烧红的铁丝在竹蔸中心挖一小孔,包上铁皮,再将竹节捅去,与蔸部连通,即为“烟筒”,长短可依人而定。 烟袋为布制,亦称“烟荷包”,由女子手工做成,绣有图案,可别于腰间或烟筒上,常作为女子送给男子的定情之物,今多以金属烟盒代之。火镰为取火用具,长条形扁铁,两头大,中间小,随地找一块白色“火石”(即石英石),以火镰击之,即能闪出火花。 纸煝为草纸搓成,一次燃着后,熄灭即留下黑色“煝头”,将“煝头”靠近火镰击之,“煝头”即燃,吹之能着明火。今多以火柴、打火机代之。吸烟有经验:一要烟筒空,二要装得松,三要纸煝火,四要嘬得凶。 生活习俗之⑹做茶点 山区客家女人心灵手巧,擅长制作各种茶点,以备年节待客之需。茶点品种繁多,有薯片、烫片、芋兰片、糖姜片、南瓜子、葵花子、油果子、黄豆子、玉米花、酿饭坨、红萝卜干、白萝卜干、南瓜干、冬瓜干、苦瓜干、刀豆干、茄子干、葫芦干、杨桃梨干、猴楂干、柚子干、酸柳干等数十个品种。 这些“干”类茶点,或用糖制,或用盐晒,各有各的味道。尤为新奇的是,她们将萝卜雕成梅花状或五星状,将葫芦剪成鱼状,将刀豆切成龙吓状或蝴蝶状,巧妙地摆设在碟子里,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各种茶点形状各异,颜色各样,风味各别;加工制作方法独特,不见著录,仅凭长辈口传心授而已。 如糖茄干的制作,先选取鲜嫩的荷包茄,用锥子在茄子上刺满密密麻麻的小孔,再将茄子置开水中烫熟,取出,以红糖、白糖拌之,置太阳底下晒干,再用饭甑蒸熟,使糖渗入孔内,再晒干,再蒸熟,再阴干,使之成干瘪状,再切成片状,即可食用。这些风味独特的蜜饯,在客家人的眼中,是待客的上品。 作 者 简 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