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奉新谚语

谚语是汉语语汇中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头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是俗语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简练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富有生活气息。

编者系土生土长的奉新人,数十年来,本人特别留心收集、整理流传在奉新民间百姓口头的各类谚语,因为它反映了奉新人民的智慧和愿望,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历史痕迹和长久的生命力,故本人不厌其烦,汇而集之,旨在挖掘、整理和传承奉新全县丰富的地域文化之一角,十分乐意与读者分而享之。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用一个破折号来分隔。如“抱鸡婆哩揽崽带——冇事寻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歇”去后一部分,故名“歇后语”。

狭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广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来”。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还述及其他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我们将诸种说法加以比较,发现大都揭示出一些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编者在本书中根据歇后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将其分中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这也只是多种分类法之一种。至于单列“客家篇”和“地名篇”,编者深知不科学,之所以仍如此划分,只是为了突出奉新歇后语的地域特色而已。

因“客家篇”是奉新山区客家籍特有的语言,而“地名篇”为奉新所独有,相传系罗隐秀才游历奉新时“口诌”所传。罗隐系唐末浙江富阳人,奉新地名歇后语倘真系罗隐所“口诌”,则迄今已流传千年。

1、褒义篇

热水瓶性子——外冷内热

胸前挂锁匙——开心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油炸花生米——干干脆脆

脱了毛的刷子——有板有眼

瞌睡碰到枕头——正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摸着石头过河——稳当

鸭婆下水——呱呱叫

嘴巴抹油——会话

新嫂进门就生崽——双喜临门

西藏人着衣裳——露一手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

被子补褂子——大材小用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茶壶里装饺子——肚里有货

蜡烛点火——一条心

上鞋不用钻子——针(真)好

壁头缝里咯干姜——十分珍贵

快活咯卵哩做尾巴掸——十分开心

冇牛捉到马耕田——大材小用

新做咯茅茨——三日样

卒子卒过河——当只老鸡(车)婆

上山摘笋者——拔尖

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

三个指头捏田螺——拿得稳

十五咯月光——圆圆满满

作者简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编辑整理:余小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根治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