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奉新县 > 奉新房产 > 潦河塔影

  • 时间:2017/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又是一年春节,远游的朋友们纷纷回来了。他们在各地打拼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天南海北的,飞鸟一般。只有年复一年的春节,他们才如归巢的鸟,飞回奉新,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故乡。

    有几个朋友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了,竟然认不出了奉新县城。这个小县城这些年变化太快。大道、高楼,秀美的沿河两岸,这些都是他们印象中没有,那个老的小县城已经退到很远的历史记忆里去了。我笑问他们是如何分清县城的东南西北,如何确认自己回到的是奉新的?他们回答:宝塔,潦河边上的两座塔。这让他们确认,自己是回到了家乡——奉新,而不是另外的地方。

    是啊,在渐次消失尽了老街、老建筑后,我们幸而有这两座宝塔,这成为奉新县城的历史印记,这座小城的地理坐标、城市标签。

    我的记忆里,从小时候开始,两座宝塔就是我对奉新的历史认知。虽然那时塔边上是荒草萋萋,古塔显得高大威严,同时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敬畏和读《聊斋》一般的深幽,但我们很多活动总是会和塔有关。比胆量,我们比谁敢晚上一个人到宝塔边去;搞野炊,我们一群人聚集回澜塔下的沙洲上;组织春游,我们会撑着红旗比谁先登上建有岐山塔的那个小山……

    其实,这只是儿时的一些记忆,现在想起来,县城边上的这两座塔是那样风景绝佳。岐山塔掩映在浓郁的林木之间,发散着一种不修篇幅,自然山水间的神韵。而回澜塔矗立于潦河之渚,款款地立在河的北岸,拔地而起,清俊秀逸。潦水绕塔东行而去,水波里塔影摇荡。有了这个回澜塔,整个潦河行到此处,便突然灵动起来了,充满朝气与活力。似乎某一种气息就在这里生发、氤氲,似乎这水与塔间,突然滋生出一种精神品格。奉新县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喜爱以这两座塔为主题,拍了不少摄影作品,他们总是想在拍摄间找到些什么。

    找什么呢?也许在镜头下,他们找的是一种景像里面的极美,一种充盈着人文内涵的古典美,一种镜头里面的文化暗示,一种在塔的清俊秀逸里面的包含着的和谐、宁静的精神气息。这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这是风景,也是文化。是一种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层层叠叠堆积着历史文脉气息的风景。我一直认为,县城边的回澜塔与潦河构成了“潦河塔影”,是奉新县城历史、人文、风光中的最优组合之一。

    清道光三年(年),回澜塔建成。“塔七级,巍乎其焕,雄峙巽隅。”时任奉新知县的邹三立把自己倡劝建造回澜塔缘由过程,撰写成一篇建塔记,其中写道:“故县冶东南为水口要道……考形家言,巽方实主官禄,奉新科第文明甲于他邑,而迩年以来,官禄稍逊,良由巽维锁钥空虚,风气不能凝聚之故。先是邑人欲即巽方水口仓前洲地建窣堵坡以增形胜,而重关锁……”。看来,建造这座宝塔,目的是很多的,既有风水学上的镇锁水口,除波定澜的诉求,也有希冀文风昌盛、科甲顺利的功名诉求。建一座宝塔其实聚集了乡民士绅们很多的希冀。虽然这里面有迷信的成份,但我却更愿意看作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一种对文化昌盛的渴求。这也难怪沿潦河而建的宝塔虽然大多是风水塔,但其所起的名字则更多的是表达对科举功名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潦河边上的第一座宝塔是甘坊镇的青云塔。据故老相传,塔边原来还有一个牌坊,上面有一幅对联“甘雨和风物华天宝;坊言表行人杰灵。”横联是“青云随步”。乡党士绅们取的塔名直白的诉说着对后世子孙们功名科甲、为人处世言行准则的希冀。

    这种通过营造宝塔,以改善风水,祈求福祉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回澜塔虽然建成于清朝道光三年,但早在三十年前的乾隆年间,就由邑绅等倡议集资兴建,刚建完塔基,由于没有经费,停了下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直到道光年间,在知县邹三立倡劝下,绅士宋鸣琦等醵金捐建回澜塔。而河对面的岐山塔,早在明朝,就由知县陈隽倡建,后来宝塔损毁,仅存基址,到乾隆五十七年又重建起来。

    在两塔之间的潦河之中,原来还有一块游鱼石,上面建有一个九天阁,是康熙年间奉新县令黄虞再修的。九天阁后来成为了奉新文人雅士集聚,谈文论诗的场所。清中兴重臣曾国藩也曾登临这一高阁,呤出“百战山河,剩此楼台烟树;九天碧玉,吹成水面文章。”的佳联。回澜塔、九天阁、岐峰塔,矗立奉新县城东南,俨然就是奉新文脉之所在。古人所想营造的集巽气以关锁水脉,凝聚文气的愿望,通过代代营建,已气象斐然,并矗立数百年。这也正是为什么愈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宝塔之上就愈有历史文化的气息的真实原因吧。

    潦河上的宝塔并不止这两三座,沿着潦河,历史上曾建有多座宝塔。据清同志版的《奉新县志》记载:沿潦河上至少有九座宝塔。它们分别是:建于甘坊镇的青云塔,建于上富镇的文峰塔,文明塔、中洲塔,建于罗市镇的石塔,建于澡下镇潦河入口处的新安塔,建于干洲镇的北潦河支流上的龙山塔,以及县城的回澜塔、岐山塔。这几座宝塔都兴建或重修于清中后期,建筑风格属典型的清中晚南方塔刹建筑风格。象甘坊镇青云塔,建于道光六年(年)。塔为砖石结构,七层六面实心楼阁式,塔高35米,底层花岗岩迭筑,二层以上每层交错砌以假山,腰檐砌仿木斗拱三层,叠涩依次挑出,六角上挑,顶部置覆钵、宝瓶。典型的清晚风格。其余的几座宝塔也基本形制如此。

    奉新县唯一的空心塔是澡下澡下镇龙溪村的新安塔。这座塔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年)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塔内中空,,高21米。,塔基用花岗石叠筑,各层三向设有券门,方位相错,腰檐涩三层,饰仿门斗拱,八角上挑,一至四层内壁皆有诗画。可惜现在塔内梯阶和塔刹已不存在,人也没有办法上到塔顶,一眺潦河风景了。

    九座宝塔现在仅留下了回澜、岐山、新安、青云四塔。其余的塔都已倒塌或拆毁,比如上富的宝塔拆毁于上世纪六十年,用于做当时集体所需的房屋,干洲的龙山塔则拆下砖头,用来做洪川大队的村部礼堂。礼堂建在往洪川村的路边上,巨大的塔砖似乎仍在提醒人们,他们曾经高高耸立在塔上的某一部位,伴着塔檐的铃声,守护过这一方的水土。

    如果找出一张奉新地图来,你会惊讶的发现,奉新的地形就象一片巨大的叶子,而叶上的那根粗硕的叶脉,就是这条潦河。潦河从百丈山源起,从西向东,顺着奉新地域的腹地逶迤而下,沿途不断有支流汇入,逐渐壮大起来。汇集到冯川时,已经是一条大河了。历史上,潦河曾经多次泛滥,淹灭村庄和城镇。于是,在有大支流汇入,地势低洼,易于受洪水冲击的地方,人们往往便建起了关锁水口的宝塔,用于镇河妖、定波澜。这些宝塔,河水平静的时候,塔身倒映水中,轻波荡漾、绿枝低拂,风景迷人。而一旦洪水肆虐时,这几座宝塔便矗立于一片汪洋之中,塔身坚挺,塔尖高扬,在浊黄翻腾的洪水中巍然不动,仿佛便真的在关锁洪水,护佑生民。

    这个时候,你才会读懂宝塔建造者的虔诚。宝塔的营建,人们常常说是一种迷信的思想在主导,可是,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中国朴素的哲学思想,风水的科学性以及中国五形平衡的内含所在么?当时并没有细致的水文资料可供参考,但聪明的先民却懂得如何应对水系季节变化。所选造塔的地点,虽然临近水边,却基础扎实,屹立数百年而不倒。如果不是人为的拆除破坏,可能潦河上的这几座宝塔,今天的我们都能看见。

    知县邹三立在回澜塔建造记的一文中,开篇便写道:“天下无为其事而无其功者。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弗为耳。诚使得能为之人为当为之事,即撮壤可以崇山,导涓能使宗海。然则非不成之患而不为之患也……”这种营建宝塔时众人执着坚持以及集腋成裘式的捐献助建,则处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光芒。

    历史总是令人着迷,但它的内涵需要循序渐进地去品味。潦河边上的这几座宝塔,以及那塔影浮动的美景,也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试想,潦河边上倘若没有这高俊、清逸的塔影,他会有那种灵动的韵致么?一个城市的内在人文气息和高贵博雅的气度,是历经数百年风雨历练出来的,而不是用钢筋水泥堆垒起来的。它的积淀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需要品味,更需要爱护……

    奉新这个小县城,我的故乡。她不仅是我在这里生活、学习、安居、工作的场所,更是越过历史的烟尘,所看到、想到的有心中记忆和文化依归的小城。

    朋友过完春节又要远行,我没什么可以送的,送上这篇小文章,并请他记住奉新这美丽的潦河塔影。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得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