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组,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村民均为浙江移民。近00人的村庄只有50亩耕地,在上世纪80年代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年人均纯收入5万元,90%以上的农户家中有小轿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民风淳朴景色秀山间溪旁有大观罗市镇港下村浙新组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群山环抱,峰峦耸翠,绕村的碧溪,清澈见底。平坦整洁的村路,错落别致的民居,活动室里老翁对弈,广场上裙舞飞扬,村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尽情地扭着、跳着……走进浙新组,到处呈现出一派富裕、文明、和谐、开放的农村新气象。 浙新组是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近两百人的小村庄有耕地50亩、山林9亩。村民大多数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从浙江省迁过来的移民。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群众自身努力下,历经0多年的发展,浙新组已成为一个生态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村庄。该组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的好评,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村组”。 浙新组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耕地,在上世纪80年代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年,以张再涛、吕德润为首的几位村民返回浙江老家,寻求发家致富的项目。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全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建设以及城市绿化、美化对花卉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花木市场潜力巨大。几位村民敏锐地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决定回家种植苗木,并从浙江带来了一批种子和种苗,在自家荒山上试种,从此迈出了全镇苗木种植的第一步,成为奉新县苗木种植的发源地。 这几位“敢于吃螃蟹”的村民凭着那股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吃苦耐劳的韧劲,率先富了起来,成为了当时全镇有名的万元户。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本组村民都种起了苗木,并逐步辐射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许多群众发展种植苗木,形成了一个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扩大种植规模,该组村民在自身土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租赁其他村组村民的荒地来种植苗木。目前,该组苗木种植已达到多亩,年收入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突破5万元;每家每户都建起了新房,并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90%以上的农户家中有小轿车,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该组以建设新农村示范点为契机,先后投入近50万元,全面推进“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等工作,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并充分发挥种植苗木的优势,利用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景观苗木,改善村庄生态环境。该组按照“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别具一格的“省级移民示范新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目前,已建设5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文化广场个,高标准修建了公厕所、凉亭座,改造河堤余米、桥梁座,修建道路余平方米,安装路灯0余盏,美化亮化道旁屋旁万余平方米等。 与此同时,浙新人还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传承,广泛开展“文明村谱”等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美的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在浙新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的方式,体现在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今,当地村民的工作时间呈现出个四分之一,即“四分之一时间下田种苗木、四分之一时间上网谈生意、四分之一时间外出跑市场、四分之一时间看书学技术”,在村民家中看不到麻将桌,只有电脑桌和书橱。据不完全统计,全组有各类书籍上万册。勤劳致富、开拓创新和崇尚文明也已成为当地浙江移民特有的精神,并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来源:宜春新闻网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查看↓?奉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最全、最准的依据在这里 ?栀子花开,盛开你年轻的生命 ?征集奉新毕业照,你我的光阴故事....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fxfbwxpt06 63.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白癜风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