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生活习俗之⑴霉豆饵 霉豆饵,亦称“霉豆腐”,是奉新各地乡村农民每家必备的一道开胃佐餐的“当家菜”,此菜的特点是香气浓郁,咸辣开胃,做法简单,四季常备。 每年立冬之后,选用优质黄豆(一般是七斤黄豆,两板豆腐),洗净浸泡过夜,即可用石磨磨豆浆;豆浆磨好后,倒入锅中煮沸,取出,在锅上平悬一十字架,架上四角扎一个方形的大包袱(为优质夏布制作),再将取出的豆浆用勺倒入包袱内,细嫩的浆水从包袱底部渗出流入锅中,粗糙的渣滓则留在包袱内,称“豆渣”。 边倒边摇动十字架,称“摇浆”;待浆水全部流入锅中,再将这豆浆中的精华部分烧沸,称“烧浆”;取出置大木桶中,在其冷却的过程中,在桶内加入熟石膏水,豆浆遇石膏水而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凝固,石膏水的多少决定豆腐的老嫩,少了凝固不了,多了豆腐“蜂窝”,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程;凝固的豆腐称“豆腐花”,亦称“水豆腐”,加入佐料即可食用,营养丰富,清热解暑,但还只是半成品,要做成豆腐还有最后一道工序。 在凝固的豆浆冷却至约50℃时,将豆浆舀入底部垫了包袱布的正方形木框内,再将包袱四角覆盖在豆浆上,上置木板,板上置重物,将豆浆中的水分挤出,划块,即是豆腐成品。霉豆饵的主要原料是豆腐、辣椒粉和食盐。 选用优质豆腐成品,切成约二厘米见方的小块,然后在缸、甑、抽屉等容器内垫好一层稻草,将切好的豆腐块平置上面,密封;约一周后,豆腐发酵,软化,散发出一种香气,即可进入第二道工序。 将辣椒粉和食盐拌匀,食盐用量应比平时弄菜多,因盐多可延长保质期,但应以口味适应为宜。将发酵的豆腐块置辣椒粉内拌匀,放入备好的玻璃或瓷质器皿内,可放入少许白酒,密封,待一周后,咸辣味均渗入霉化的豆腐内,即可食用,若再放入少许熬熟的清油,则味道更佳。 注意:豆腐倘未完全霉化不可食,食之有毒。 生活习俗之⑵春艾饼 每年的清明节,山区农村各家各户都会舂艾饼,又叫做“艾米果”,它是清明祭祖的传统供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时尚糕点。艾饼的做法如下:准备好糯米、艾草和馅料三样必备材料。 糯米要选择头年产的保存完好的新鲜糯米,因为陈年糯米容易被米虫蛀咬。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再用温水将糯米浸至发涨,通常要12个小时以上。将浸涨的糯米用石臼舂捣成粉状,用粉筛筛去粉头,即是糯米粉成品。现在多用机制糯米粉替代。 艾草有菊花艾、凉伞艾等多种。菊花艾又叫毛艾、棉花艾,长满了茸毛,故名,它株小杆矮,多野生于田间地头,因为叶厚汁多而被人首选;凉伞艾株形像伞,故名,它株大杆粗,可长至1米多高,遍生于房前屋后路旁,属次选。摘艾时,只能掐取一段嫩芽,因老艾叶纤维太粗,会影响艾饼质量。 馅料有甜、咸两种:甜馅是红豆馅,即将红豆煮熟煮烂,再用食糖搅拌均匀成豆泥状即可;咸馅是用鲜嫩的春笋切成细末状,再用过年尚未吃完的腊肉,也切成细末状,加上辣椒末等佐料,一并炒熟即可,无腊肉用新鲜猪肉代替亦可,但香味稍逊。 三种材料备齐,即可开始做艾饼。先将艾草置锅中煮熟,捞出,去水,置摊开的糯米中,将糯米粉与熟艾揉搓成一体,正常颜色呈淡绿色后,即可开始做艾饼。 先将米粉大团揉搓成条状,再将条状捏断成若干个均匀的饼坯,由两三人分别将饼坯先搓成小圆团,再压扁成饼状,再做成锅状,做饼人左手托做成锅状的包皮,右手将做好的甜馅或咸馅用调羹舀入锅状包皮内,再用右手将包皮四周捏拢捏紧,然后用双手将包了饼馅的饼团揉搓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型,放在垫了纱布的篾搭上,摆满一篾搭后,即可放入备好的锅中,盖上锅盖,约蒸上二十分钟,看“上气”后即蒸熟。 蒸熟出锅的艾饼,即为成品。成品呈青黑色,闻起来青香扑鼻,吃起来粘而不腻。 生活习俗之⑶炸虾须 虾须是奉新人在每年的端午节制作的传统食品之一,说是“虾须”,其实与虾并无关系,只是成品的外形与虾须相似而已。制作虾须必备原料为:鲜嫩的苋菜、面粉、白糖、清油。 其制作方法如下:将面粉加入适量温水,再加入适量白糖,调匀成糊羹状;再将清油倒入锅中,加热;再将苋菜一根根放到调匀的面糊中,将沾满糊羹的苋菜一根根置烧热的油锅中,炸熟呈浅黄色时捞出,即为成品。炸熟的虾须因其形状像对虾,故名。 成品虾须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脆甜。由于其冷热可食,是端午节所有食品中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甜点之一。 作 者 简 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樊明芳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