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故道,有一个很简单又有效的办法,找出历史上曾经有战事的文献,按照战事的记录,逐一梳理,就会发现,基本上某一次战争或某一场重要战斗,就是在已经消逝的历史故道上展开。 兵法上也总是有一些说词,比如“兵家必争之地”、“扼襟控咽”、“咽喉之地”等等。其实说的就是故道上的重要关隘。 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的村庄,是需要整个村庄的生命有极大历史承载力的。这个村庄,享得起车马如流水的繁华,受得起兵火如烈熖的灸烧,碉、耐得住荒草漫村的凉芜,等得到春又生枝的绿意。 中国历史上的古人,对村庄的选择总是含有太多的哲学意味,他们不单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村庄,为自己的后代,量定了一种艰难卓绝的历程,寄予了生生不息的愿望,藏埋了阴阳调和的融洽,阔大了包涵世间变迁的普世情怀。不象现在,找几个所谓的设计师,整几个烟华一逝的屋顶,扯几句文不着典的文化,化妆一点经不起岁月的容颜。 梁家的先人,即然选择在驿道上生存,就选择在驿道上看风去变迁。去此不远,经祠堂冷家,就是奉新故道的的一个重要的关口。这个关口,就是拱卫奉新东北角的梧桐岭。梧岭不高也不大,海拨最高点米,东西两端宽仅米,长度也仅仅只有米。从卫星地图上,就象一只趴在地上的蜈蚣,所以,我揣测,可能原来的名字就叫蜈蚣岭,只是后来觉得不雅,改叫梧桐岭。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断。 至于说上面梧桐满山,那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曾经爬上梧桐岭,上面是荒草萋萋。巨大的怪石如不屈的个性,从土石拨地耸天,吼天而立,还有一块如磐巨石,记忆中足足有一个篮球场大。而最高处的山顶,是一个神秘怪异的石制小庙,里面烟火熏然,可以想见,几百年来,这个山顶都是一块神圣之地。站在山顶望下,田原如画,村庄点缀,据说这里一地望三县,奉新、安义、高安由此皆可见。我曾与友人登临山顶,舒畅之意,是会让你忘却,这只是一座一百多米的小山。当时登临时,山顶上寸木不生,可能,当时,周边的梁家、冷家、黄柏朱家的小孩子们,都曾把那里当作大山。 梧桐岭从海拨上的确是小山。不过,从地理学上,其实梧桐岭大有来历。梧桐岭是赣西九岭山南昌支的东突节点。九岭山是赣西北的一座大山脉。从西向东逶迤而来。四只爪子一般的。最北面的,是武宁、靖安之地,靖安九岭山以北,是九岭北出的修河。要是再往北,就是浩荡长江了。中支,就是奉新、靖安潦河谷地,从九岭尖到百丈山,到奉新的越王山,直至县城的狮子山,就嘎然而止了。这就是中腹的潦河流域。而往南,则是锦江流域与修河流域的大分枝了。从宜丰官山、高安、奉新的华林山,蜿蜒向东,潜伏偶起,到高安米峰、奉新虬岭、四源的丘陵,拱地而起为梁家村东侧的梧桐岭,最后聚起为南昌之侧西山。如潜龙一般,地脉不断,山气相连。这也是梧桐岭上为什么有一座小小的石制小庙的原因。 在元明时期,奉新、新建、安义道教盛行,这三地正是传说中净明教西山万寿宫许逊许真君的显神灵之地。梁家村附近有一个柏林观,据说就是许真君取得降蛟龙宝剑的圣地。梧桐岭下,有一个村庄叫落瓦,据说是许真君全家携屋鸡犬升天时,掉下了几片屋瓦的地方。而再往南一点,是许真君的弟弟许述落址繁衍的高岗村以及得宝剑后试剑的下罗塘村。至于梧桐岭上,极目之处的那一片山地,就是西山,许真君的万寿宫就在那里香火隆盛。这样,梧桐岭上的这个小庙,就如一颗龙眼这样,嵌于山额之上,护佑四方安宁。因而,这里也就成了故道的咽喉之地。 九岭山北高南低,拥护赣西北。山的最北的一端还有一道南北走向高峻的幕阜山,联结起西东走向一百多座千米以上的九岭山脉,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山屏障。抗战期间,因为这里高山难过,许多地方日军难以翻越。到长沙会战的时候,日军为了从北面形成围堵之势,师团硬着头皮从奉新出发,结果在奉新的九仙汤和甘坊的横桥惨败,自此被打残了手脚,此后赣西北只有零丁战事。 而最南边的九岭山这一哨群山,虽然矮小不入眼,却都处于历史古道的交通要塞之地。每座山都以一百来米的高度,俯控周边,成为日军不得不攻克的兵家要地。这一群山岗中,几乎每个小山包都发生了惨烈的战斗。靠近高安的米岭,原来只是一座石头小山,被日军狂轰炸成碎石之山,而紧靠梧桐岭的奉新赤田虬岭,一代铁血抗战的王禹九将军就殉国于此。 至于更北的梧桐岭,则是北突奉新的前哨高地。往北,就是日军占领的安义平原地域,往南,则是四源、虬岭、米山、大禾岭等南线防卫的底线。 这就把这座小山,推到了见证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大抵是年以后,梧桐岭就成为了抗战一个惨烈的战场。我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登到山顶,只见山间壕沟处处,各种掩体俱备。那个山顶上有一个神庙,但据说就是当年国军的指挥部,周边原来都有壕沟。据梁家的朋友们说,当年,日军的炮弹打在周边很多,但就是没有击中小庙。看来,这座小庙确实有神护佑。小庙几乎全部是由石头搭建而成,里面有一个小供台,石立柱上还刻有文字。烟熏火燎的黑,依稀可辨别出是元明时期的石刻。 整个梧桐岭,北面是战壕,南面均平坡。也就是说,只要一占梧桐岭,岭下的冷家村、梁家村,就如同虎口之食,随时可用。据说,有一次战斗,梧桐岭还是丢了。于是冷家、梁家均受日军之毒,房屋被毁,村民被杀。可见,据故道之险处,是福地,也是需经磨难之地。我查了这场战斗,抗战史上却没留下记录。想想也是释然,战斗虽惨烈,也有战壕为证,但这地方毕竟是前突之地,更大的战事,将在这个前哨成灰后,惨烈再现。 到了民国29年(),抗战已是相持阶段了,奉新基本上掌握在国军手里。这一年,国军70军陆军师宋英仲师克复奉新,现在县城侧的岐山上还有师将士公墓纪念标。自此之后,奉新没有大战事。但最紧张的地域,在梧桐岭上仍存在。梧桐岭上,成了一个分界线,南面,是国民政府治下了乡村,隔山北面,是日军的驻扎的安义,日军征粮收秣的日据区。 我们往往在大历史中忽略村庄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此时的梧桐岭,虽战争已无,但经常仍有炮击。我一个朋友厚胜,他的亲人就是梁家村的,他曾撰文回忆:“那是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我是从我父亲口中听来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父亲还只有一岁半,所以,他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在我父亲一岁半的时候,我的爷爷到她姐姐家去,他姐姐家距离我们村庄有五里路,村名叫梁家。我爷爷走到梁家村庄的晒谷场上的时候,一发炮弹打来,据说那发炮弹是从梧桐岭的方向飞过来的,那里有日本鬼子。炮弹把我爷爷当场炸死在梁家的晒谷场上。村庄上的人立即把这事告诉了我爷爷的姐姐,我爷爷的姐姐哭着从家里跑到晒谷场上来,刚看到自己的弟弟倒在血泊中,又一发炮弹从梧桐岭的方向飞来,我爷爷的姐姐也倒在梁家的晒谷场上。姐弟俩就这样牺牲在日本鬼子的炮弹下。我父亲是一九四二年出生的,算算时间,那个事情应该是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之间吧。” 我并不是大历史的书写者,我只是村庄史,村庄生民百姓历史细节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初期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