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古老的村子总是魅力无穷。

离奉新县赤田镇不远的所在,有个唐朝初期起就由许氏从老居罗塘分居所建的村子:上罗塘。因了这里有一个不同凡响却未曾目睹的建筑,前不久,我与奉新岗咀头许氏的后裔许敦棣先生特地去游览了一次。

顺着平坦的村道驱车而入,看到了上罗塘的一角,满眼尽是近代格局的农舍,并没有发现古村特征。

只是看到了一排具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特色的房屋,许先生告诉我,这排老房子是江西省农垦厅下属的西山垦殖场最早的场部(“文革”时期更名为东风垦殖场)。当年这里虽然有个村庄,周围却非常荒凉,常有野兽出没,当地人记忆犹新的是,西垦的职工在这一带曾经活捉过一只豹老虎(豹子),垦荒者的到来,为这个古老的村子增添了不少生气。

村里一位农民老伯非常热情,愿意领我们去看看村里的古迹,跟着他穿过一棵枝桠遒劲的百年老树,便感觉到了些许古老的气息。

杂草丛生的树林里兀立着几根孤零零的石柱。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牌坊残垣。

农民老伯从没有听哪个村人都说起过它的来历,与它有关的故事似乎都藏在这些有点奇异的花纹里了。

在老伯的引领下,我俩终于远远地看到了耳闻已久的古建筑。

这两栋老屋,就是笔者希望女同胞都来看看的地方,当然主要是靠西边的这栋。

靠东边的一栋是许氏宗祠,靠西边的一栋门楣上原有红石刻制的一块匾额:奕世徵音。

国人都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宗祠是男人的圣地,女性祖先在祠堂里不仅没有牌位,生前连祠堂的大门都是不能进的,除非是违犯了族规要到祠堂里接受惩罚。而赤田上罗塘村许氏的先祖们却做了一件惊天骇俗的大事:在村里修建了一座男女祠堂。

男女祠堂重建于道光27年冬月,始建时间则要早得多。据说当年建这个男女祠堂时,所需的大木料和大条石都是从赣州走赣江转潦河,到了石鼻,待涨大水时再运至罗塘。

靠西边的这栋就是名闻遐迩的奕世徴音女祠堂。也就是说,至少在两百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许氏女性,去世后可以安放自己的牌位,生前有关女人们的大事,也可以在这里共同商议。现在的青年人也许会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在那个时代,女人能享有如此之高的待遇,却是莫大的福祉,的确扬眉吐气!

放眼全国,只有安徽有个专为女性而建的祠堂“清懿堂”,在江西,奉新的“奕世徴音”却是唯一的女祠堂。而且奉新的女祠堂还有安微的女祠堂所不及的地方。安微的女祠坐北朝南,奉新的女祠却和男祠一样坐南朝北,两祠共墙,真正做到了平起平坐,不失为一首奇特的立体中华女性之颂歌。

安微女祠的来历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民间传说,奉新女祠的来历也一定不凡,只是后人无从查考。其实知道与否都已经无损奕世徵音女祠的价值和光彩。

有一位村里的老婆婆告诉我们,她很小的时候,见过女祠堂里住过一群安微女人。我就想:当年女祠里为什么会住着一群外地女人,而且恰恰又是从也有女祠堂的安微来的女人,到底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看来这个答案只有女祠内长满了青苔和杂草的天井知道了。

奕世徵音女祠前面的高度虽然略低于许氏宗祠男祠,进深却比男祠长了一米多。

女祠与男祠之间还有两道互相直通的门,在当时来说,实施这种设计需要多大的勇气?

男女祠堂的对面是一口至今还在使用的方形水塘。笔者曾拍过不少农村水塘的照片,由于农村大多青年人都去了都市谋生,村里只有剩下留守的儿童和老人,拍出来的水塘照片总是色彩单调画面呆板。唯有这张照片,水塘边虽然也都是中年或老年妇女,却红绿相间,倒影涟涟,人物形态各异,很有律动感,或许正是百年女祠中的先祖们赐予了她们不凡的灵气!

我真希望,每逢三八妇女节,都有女同胞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

赞赏

长按







































苯酚厂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