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覆盖小城(组诗) 文/赵春苗 潦河小调 潦河是个名词。每天开车上班都要从它上面来回经过已经很久没有把它当成动词了,把它当成动词时它就流动起来。流向年少的我在沙洲上奔跑 那些年,老上桥还未被流水啃干净,余下半截桥墩喊着痛少年们在桥墩下扎水猛,憋足一口气短命的人,一憋就憋到现在 回澜塔的倒影,是淹不死的 道光三年就潜进了潦河。鱼虾也淹不死鱼虾是潦河里的一种语言用网捞、用手摸、用竹竿钓,我们用这些方式和潦河交流 黄月亮爬上来的时候,捣衣的码头开始安静月光洗洗就白了河边的小路以及对岸的长堤上,南风盘恒在一起游出一尾尾情话。也曾有过绯红而跳动的她咬钩的声音 大成殿 在西门住了很多年。大成殿重建后我的家却搬走了大成殿还在西门。我来了北门离大成殿又远了 91年高考张榜,地点不在大成殿我从西门走到教育局门口,找到我的名字后来有了老婆。老婆说:哼!中专,半点功名 寒窗是儒生修行的窗户,是一扇隐喻春风、冬雪都在窗外家、国在窗外背诵了十年的苦,和一盏书灯关在里面他们用四书五经垫高了自己,让自已在人群中伟岸 儿子出生在西门。我没拜过孔子我想儿子必须去拜一拜了不为中举、不为进士及第只为,把读书变成一种信仰 花桥 花桥是一座桥,也是一条街街口吐出剧院、电影院、灯光球场......一册旧繁华,装订了老县城最密集的脚步 祖父的南货店窝在桥边花桥两旁铺面居多,一溜木板房 木板房怕风,风裹着街上的夜雨和过街的人声从板缝一起挤进来木板房更怕火母亲自乡下到花桥的时候,没有花轿坐简简单单,嫁过来在花桥,生下大姐、二姐、三姐这其间,桥被拆除生我不久,为让地给公家面馆我家也被拆迁。又等了几年一场大火真的来了火的身世不明。有人说火是一家公私合营店里的面粉喂大的火咀嚼了半条街。烧的过程像涅槃;浇灭的过程像淬火,淬出四个字那年,小城出现了“改革开放”的标语 甘家巷 盘踞此地六百年,是小城的一个大姓是一座山头、一种高度时光就是流水。甘家子孙从这里架起舟楫划向四方或平凡,或发达。骨血里多了一块御赐的匾加固腰身搭建在一起的众多家族故事,如今要彻底拆散了将不复存在。但新修的族谱随时都肯翻开,指认现场 九天阁 在潦河的流水上,画一条大鱼用歧山塔拴住。然后,在鱼的脊背画上飞檐斗拱,一层哪够,画五层周边要有千竿烟竹、一座庵。再带几笔东风 让繁花锦簇;让游人,如织 更重要的,把我画上。让我登楼题诗让我望远,坐拥城郭、山川。揪一绺那时月光像揪下我早生的白发我还要在阁中等曾国藩。不谈对联跟他,谈谈一个中年男人的油腻另外:别描战火,来毁坏这幅作品别把“十年浩劫”,画进来。被红卫兵批斗最终,夷为平地 作者简介 赵春苗,江西省奉新县人,生于60年代末。酷爱诗歌、歌词创作,他的诗歌意象单纯,虚实结合,手法新颖,语言飘逸,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曾荣获江西省宜春市“谷雨诗会”一、二、三等奖。诗文作品散见于“诗中国”“红袖添香”“中财论坛”等网媒,是“诗中国”创作论坛年度“十佳诗人”之一。部分作品发表在《宜春日报》《长江诗刊》《诗中国》《诗歌集结号》等报刊。 潦水文艺高地荣誉出品。 “潦水文艺高地”——一切致力于原创!致力于推介奉新文艺名家,发现奉新文艺新人! 欢迎文艺爱好者踊跃投稿。 投稿要求: 1.本平台只接受原创作品。 2.来稿以精短文字为佳,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均可,体裁不限;也可提供音频、视频作品。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