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奉新习俗之游戏习俗

(1)梭机者

梭机者,全国各地叫法不一,统称“石头剪刀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猜拳心理游戏。它起源于我国,然后传到日本、朝鲜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后又传到欧洲,近现代逐渐风靡全世界。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这种猜拳游戏。明人谢肇淛《五杂俎》一书称,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全唐诗》录诗《招手令》,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类似的游戏。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

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载:“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载:“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这种游戏的规则是:甲、乙两人先将右手藏于身后,握紧拳头,然后其中一人或两人同喊口令“梭——机”,在说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两人出示自己心中想好的手势。出手分拳、掌、二指三种,拳为锤,掌为布,二指为剪。输赢为:锤克剪,布克锤,剪克布。

通常这种简短的比赛可能会被重复多次,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在天冷的时候,这种游戏也可以改用双脚进行:玩者双脚并拢在原地跳三下以实现同步,在第三跳落地时,根据双脚的位置来表示所使用的“武器”,双脚并拢是石头,一前一后是剪子,一左一右是布。

这种游戏是各种游戏的基础,是确定先后顺序、分边拣人或直接确定胜负的最基本、最简便的方式,国际比赛有时也用这种方式来决定先后顺序。

(2)捉木头

由多人一起进行,先由二人“梭机者”,负者再与第三人“梭机者”,依次类推,“梭”完为止,由最后一人担负捉人任务。流戏开始,众人各自跑开,捉人者可任意追逐一人,被追者跑不动则口称“木头”,便立于原地不得擅动,捉人者又另追他人。

叫了“木头”的人,只有等别人“救活”(手摸一下即可)才能再跑。跑不动而被捉又不喊“木头”的人,即是第二个担负捉人任务的人。这种游戏,盛行于儿童较为集中的城镇,男女均可参加。

(3)跳房子

先在地上画“天房”或“地房”,“梭机者”确定先后顺序。“天房”如楼梯状,共九间。跳房时,将瓦片掷入第一间,然后单脚跳完全“房”又往回跳,拾起瓦片,跳出“房”外,即算跳完一间。如瓦片掷出“房”外或有踩线行为,即要换人。

依次跳完九间后,单脚点地“打水”,口称“一二三,三担水”再连续三次在“房”内单足往返后,背向“天房”,将瓦片自脑后抛向“房”内,在瓦片所落之“间”画上“王”字,他人便不得在该间落脚,称“占房”。

跳房时越到后来,难度越大,是一种很好的娱乐、锻炼方法。“地房”如窗户状,共八间,其法与跳“天房”相似。该游戏盛行于城乡各地,男女均可参加。

(4)翻花绳

翻花绳奉新通俗地叫“挑花”,就是将一根够长的绳子两端打个小巧的结,成为一个绳圈,环绕于双手并用力撑开,翻花绳的准备动作就做好了。翻花绳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人一起玩,其间可玩出许多有趣而又好玩的游戏。

单人的玩法是用自己的双手,或缠或绕,或穿或挑,最后经过一个脱胎换骨般的关键性翻转,把缠绕于双手的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比如:降落伞、开火车、五角星等等。双人挑则需要二人紧密配合,你挑一回,我挑一回,完成一个个比较复杂的造型。

这种游戏的作用是:①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翻绳活动,是比较细腻的手与绳的游戏,需要每个手指都要动起来。孩子们灵活的手指挑来捻去,灵巧的小手翻来覆去,绳子就变来变去如美丽的蝴蝶上下飞舞。

②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在翻绳活动中,会有一个个造型出现。比如两人合作玩的翻绳,我们就将它们分成许多步骤,还让孩子们看着造型来取名字:比如大桥,鱼网、跑道、飞机,等等,想出了许多可爱形象的名称。

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合作交往能力。孩子在双人翻绳中,需要找到一个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还必须同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地进行游戏。一根绳子拉近了你和我的距离,增强了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力。

(5)滚铁环

滚铁环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奉新城乡的儿童游戏。铁环的制作十分简单:用废弃的木桶约一厘米宽的铁箍作环,用1号铁丝作手柄,一头弯成一个“U”字形,另一头弯成一个“?”。

玩时只要将“U”字形手柄推动铁环滚动向前即可。滚铁环的场地最好在平坦的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草坡。如果是滚铁环的高手,即使是崎岖的山路或凹凸不平的村巷,亦行走自如。孩子们右手持着长柄,将其搭上铁环,手上的力量通过长柄的钩子传递到铁环上,促使铁环快速地滚动。

孩子跟在铁环后头快速奔跑起来,只有这样,他才能跟上铁环。孩子加大手上的力量,那个钩子起到了轴承般的作用,从而推动着铁环。由于铁环的惯性,孩子手上的长柄也随着铁环的滚动而做着圆周运动。滚铁环的关键之处在于掌握好平衡,否则铁环就会“哐啷”一声,跌倒在地。

孩子手上的长柄就像方向盘一样控制着铁环的方向。他还可以通过手上力量,控制铁环的速度。总之,铁环在孩子的手上,如臂使指,行动自如。有的孩子不仅能使铁环高速滚动,宛若飞翔,还能倒退着滚动,而毫无阻滞。这个游戏充分显示出孩子对机械的热爱。滚铁环可谓对车辆的简单模拟,它不仅具有轮子的形状,还模仿着轮子的运行。

而轮子作为车辆最基本的特征,赫然是车辆的象征。孩子们驾驭着铁环,其乐趣可跟成人驾车飞驰相比。单独滚铁环的乐趣犹如独自开车,但一群人来比赛滚铁环,则好比赛车,更加火爆。孩子们设定一个目的地,然后一齐出发,看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场地上,尘土四起,铁环在快速滚动,孩子们大呼小叫,奔走如飞,场面十分热闹。

孩子们手上的铁环偏还要互相碰撞,若谁的铁环跌倒在地,或停滞不前,则被淘汰出局。滚铁环还可以进行比赛,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米竞速、有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米接力等比赛项目等。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

滚铁环是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娱性强,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性、肢体的协调以及眼力,可以提高四肢活动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有一个无忧的童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各种电子游戏泛滥,在一味开发儿童智力的同时,大多数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体格上的训练,廉价而又方便实用的滚铁环游戏逐渐消失,这是一种遗憾。

作者简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赞赏

长按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