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生活习俗—打米果 黄黏米果是山区客家独有的一种传统糕点,也是每年小年前每家必制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煮汤待客的主要原料,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黄黏米果制作方法是:先准备好两种必备原料,一种是禾子糯米,它是一种介于糯米和粳米之间的特殊米种,产量很低;另一种是黄黏柴,是指定的十余种常绿灌木,将柴烧成灰,用沸水滤出,是一种天然的食用碱。先用温水将米浸泡一夜,再用饭甑蒸熟,浇上黄黏柴灰水,搅拌均匀,倒出晾干,再入甑蒸熟后,倒入石臼内,由男子七八人,用五尺长的竹杆,将饭捣烂成黏糊状,取出置木板上,揉搓到有一定韧性时,再将菜刀抹上菜油,将其切成若干块,再用手揉成长条状或饼状,晾干,即为成品。 黄黏米果的上乘佳品呈金黄色,外表细腻光滑,脆而不断,黏而不腻,食用方便,可煎、可炒、可蒸、可煮,老少咸宜;置灰水中浸泡三月不坏,外形像江浙一带的年糕,但色泽不同:彼白此黄;质地不同:彼粳此糯;味道不同:彼脆此韧。 生活习俗—打麻糍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是农村的农闲时期,粮食丰收了,准备过年了,山区农民都会在这时做一种最好吃的食品,叫“打麻糍”。 麻糍的原料由糯米、黄豆(芝麻)、食糖三样组成。打麻糍有如下几道工序: 第一步,将黄豆或芝麻炒熟,放入石臼中舂烂,用粉筛筛一下,加入食糖搅拦均匀,叫“麻糍粉”或“豆屑”。 第二步,从头天晚上开始,将糯米浸涨。 第三步,将浸涨的糯米滤干,倒入饭甑中蒸熟。 第四步,将蒸熟的糯饭倒入石臼中,由五六个力气大的男人持“麻糍棍”(竹梢制作,长五尺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将糯饭捣烂。饭软则易烂,饭硬则难烂,视其软硬程度可适当加入少许开水,以看不见米粒为烂的标准。这是打麻糍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第五步,将捣烂成胶状的糯米从臼中取出,置案板上,用两手将糯米泥捏紧,用力从虎口处挤出,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圆球,放入盛有“豆屑”的圆盘中左右筛动,沾满了豆屑,这就是麻糍的成品。 麻糍是一种非常可口的食品,既香又甜,既软又黏。在粮食紧张时期,人们凑份子也要打麻糍,麻糍打好后,用秤称着平分,所以又叫“打平伙”。这一天,全村老幼比过年还要热闹开心。 生活习俗—炸麻圆 麻圆是奉新人家庭四季常做和街上小摊有卖的常见小吃之一。必备原料为:糯米粉、白糖、清油。 制作方法如下:在糯米粉中加入适量白糖,用温水调匀,揉搓成不沾手的粉团; 然后做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团子,拌上芝麻; 接着将拌了芝麻的小团子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炸,并用锅铲和滤罩压挤炸团,成浅黄色时捞出; 待稍稍冷却之后,再第二次放油锅中炸,同样用锅铲和滤罩不停地按捺和翻动,这样炸出的麻圆外圆内空,又大又圆。色泽金黄,酥脆清香,颇受欢迎。 生活习俗— 酿饭坨是奉新山区客家人传承千年的传统食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还进行过专题介绍。它的制作过程主要分如下几个步骤: 一、备料。制作酿饭坨的主要原料只有两种:首先是要选择长条形、当年产新鲜糯米,只有这样的糯米才能确保炸出来的成品形状饱满修长,口感松脆香甜;其次是选择当年产新鲜茶籽油或菜籽油,只有这样的油才能使成品保持一种清香气味。另外,还要准备一只底部够大、较深的瓷碟,作酿饭坨的造型之用。 二、浸米。将选好的糯米用清水淘洗,使糯米清新亮白,水清即可;再将淘洗干净的糯米装入特制的杉木桶,浸泡12小时,使糯米完全膨胀至颜色透明状,并充分吸收杉木桶的香气。 三、蒸饭。用清水将浸泡发胀的糯米的米浆冲洗干净,再把糯米倒入簸箕,把清水沥干,然后均匀拌入少许食盐,倒入已备好的饭甑内,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待糯米呈晶莹透明状,改用小火慢蒸保温。 四、定型。用小勺将蒸好的糯米饭趁热勺出,放入已洗净备用的瓷碟底部,用手轻轻按压呈饼状,再将碟底翻转,将呈饼状的糯米饭饼倒扣在米筛内,点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印,放在太阳下暴晒两天,使饼内的水分完全蒸发。 五、煎炸。将锅烧红后,加入适量茶籽油或菜籽油,待油熬至九分热后,再将晒干脱水的糯米饭饼一片一片放入油锅内,用筷子不时在饼中央轻轻触碰,使其成浅口碟状,待米饼炸成金黄色,即将其捞出,将油沥干,即为成品。 作 者 简 介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