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奉新县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思想退化、能力弱化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员发展培育新模式,采取建立“种子库”、创新帮带模式、设置岗位锻炼等措施,在农村实施党员“优化工程”,实现农村党员发展培育“三个转变”。 建立“种子库”,从“临时点兵”向“随时点将”转变。为解决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该县以村为单位,对18—35岁的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产业协会成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人群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党员、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觉悟高、群众反映好、现实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纳入“种子库”管理;由乡、村两级分别建立优秀青年“种子”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每季度一摸底、每半年一调整,在农村储备一大批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目前,全县建立村级“种子库”个,有多名优秀青年入库,成为农村党员发展的“生力军”。 创新帮带模式,从传统培养向立体帮带转变。针对思想退化、疏于管理的问题,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将培养帮带“关口”前移。村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群众参加的推优会,将赞成票达三分之二以上的优秀青年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实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培养联系人“三位一体”帮带培养机制。要求每名乡镇党员班子成员至少联系2至3名、支部委员联系1名至2名、支部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联系1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等方式,从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帮传带”,立体式抓好积极分子入党前理想信念、守纪意识等方面教育。今年以来,全县有多名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名,并全部按照“三位一体”帮带机制落实联系人员。 设置岗位锻炼,从课堂教育向岗位实践转变。该县在坚持县、乡党校集中课堂授课的基础上,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龄、职业、爱好等特点,设立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新风倡导、事务代办、法律咨询等岗位,采取群众推荐、个人申报、组织确定相结合的办法,让每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提前走上实践岗位,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坚定信念、锤炼党性。同时,定期向党员群众公示入党积极分子上岗履责情况,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就上岗履责、服务群众的情况接受一次民主评议,督促其在各自岗位上尽责履职。两年来,共有名入党积极分子走上实践岗位,有20名入党积极分子因履责不到位、群众评议不满意等原因,被要求延长考察培养期限;从中择优吸收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奉新县委组织部刘义林供稿) 转载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