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社会习俗之读书

奉新自古以来有尚礼崇儒的传统,县城有官办的冯川书院和岐峰书院,这是级别较高的县学,一般家族子弟读不到这个层次。

县邑内比较大的名门望族,大多设有家族书院,如赤岸胡氏的华林书院、罗市罗氏的梧桐书院、阴氏的吟溪书院、会埠徐氏的阳溪书院、涂氏的存存书院、宋埠帅氏的龙泉书院等等;

也有由许多家族同共出资创办的书院,如由李、罗、戴、温、黄、曾、王七姓创办于甘坊上村的上义书院,由归德乡客家人创办于上富的西坪书院和由刘仪、邹岱岳、余振采、胡以安、刘左佩、岳崇慧、熊思祖、周春荣、余耀南、李我法、刘金诰等创办于干洲河南下街的登云书院和长青周氏创办的湖西书舍等。

以上所列是奉新县比较正规的公、民办学校,其级别相当于现在的高小或初中。全县更多的是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私塾,它是级别更低的启蒙学校,通常只有一位先生和十几个学生,相当于现在的村初小,如仰山坛下袁氏创办的致曲园、三余书屋、水心别业、惕斋家塾等。

奉新素有“有崽不读书,好比养只猪”的说法。百姓深知子弟读书的重要性,虽家境困窘,也会勉力为之,不至于让子弟成为“睁眼瞎”(即文盲)。当子弟长到七岁时,家长即为其置办书包和文具,送其入私塾就读,叫“发蒙”或“破蒙”。发蒙这天清晨,蒙童要吃葱汤或鲤鱼汤,吃葱汤则认为会“聪明上进”,吃鲤鱼汤则认为会“鲤鱼跳龙门”。

早饭后,父亲携蒙童备香烛、礼品到私塾,先拜孔子,后拜先生,先生接纳,随后开始“破读”,由先生将《三字经》点读几句,蒙生读熟后,向先生背诵,仪式才告结束。家长要为先生办完“拜师酒”,方算正式入学。此后,学生逢年过节要给先生送腊肉,雅称“束修”,即先生应得的工资。

入学后,学生要懂礼貌,见先生或长辈均要行礼;凡写有字迹的废纸,要放入“惜字炉”烧掉,不得随意践踏,否则认为:乱丢字纸,会成顽童;脚踩字纸,会瞎眼睛;用字纸如厕,则会作孽三代,不得发达。生童不得大把吃豆子(称“打擦掌”),不得用手乱摸算盘珠,否则会不识算。

子弟在私塾读了二三年后,就算“能写会算”了,再学手艺或经商也足够了,绝大多数普通人家子弟到此为止,只有官绅富家子弟才会有进入更高级别学校—县学读书的机会。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
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